從文華殿出來後,太子的興趣就放在諸侯事務上,皇帝有意培養太子的大局觀,自然是大力支持。
聰慧的太子應該是察覺到諸侯的威脅,於是開始關注起帝國的武備。
這一舉動,引來文官集團的不滿,於是同太子展開有節製的對立。
朝廷的軍隊有多差,杜學士心知肚明,曾經,他也打算提高一下他們的戰鬥力。
可是杜學士才剛剛流露出這個想法,就察覺到文官集團同自己的疏離。
失去文官集團支持的首輔,就如同沒有牙齒的老虎,杜學士立刻掐斷了這個念頭。
以文製武啊!
前輩們製定的這項國策,雖然有效的遏製住勳貴和武將,卻沒有意料到諸侯之間的兼並。
太子初出茅廬,還沒有另起爐灶的勇氣,眼見朝廷的軍隊已是病入膏肓,便不可避免的開始自暴自棄。
是的,杜學士將太子那一段時間的乖張,理解為自暴自棄。
太子落水後昏迷不醒,杜學士欣喜之餘,還是有一點遺憾。
如果太子同皇帝一樣,不醉心於軍事,說不定在朝臣的輔佐下,帝國還有幾十年的國運。
誰料到,太子居然醒了過來,而且一改之前的乖張,又成為貴族中的典範。
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當高原人圍住甘泉,曹國危在旦夕之時,太子居然提出主動帶兵解圍。
在財政如此吃緊的情況下,文官集團勒緊褲帶,予取予求,將太子送往了前線。
他們認為,那是一條不歸路!
太子大勝!
當擊敗高原人的消息傳回京城,整個文官集團都陷入了沉默。
如喪考妣!
當時杜學士的心中是用這四個字來形容。
不但大勝,太子還豐盈了國庫。
自此,太子便一發不可收拾。
虎賁軍、江東軍、河西軍,再加上早就組建的羽林衛。
不知不覺中,太子已擁有了不可小覷得軍事力量。
杜學士提醒文官集團要多加關注,他們是怎麼說的?
哦!他們認為這區區幾萬人,隻需要一紙調令,就能讓他們無法動彈。
天底下最聰明的一群人,終於犯下一個致命的錯誤!
調令?
就算是聖旨,恐怕也沒有太子的一聲咳嗽管用!
既然他們犯蠢,杜學士就讓他們繼續愚蠢下去——
他雖然是首輔,可也沒有教彆人聰明的義務。
再度擊敗高原人,終於有人清醒過來,可惜,已經晚了——
如今的太子,已經牢牢的將主動權掌控在自己手中。
原以為,太子就這樣靠著加強軍備和過人的斂財手段,來延遲帝國的戰火。
沒想到,最近太子又給了杜學士一個大大的驚喜。
禦前的預算討論會上,太子的兩次教學般的反駁,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原來,一件看似簡單的政務,居然蘊含著如此繁雜的流程!
誰說太子隻懂軍事?
誰說太子不懂政務?
尊貴的太子殿下,隻是不開口而已!
喜歡穿越成太子之步步為營請大家收藏:穿越成太子之步步為營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