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一向都十分穩定的安陽公,最近表現得有些異常。
時而抑鬱!
時而煩躁!
至於原因,同燕宋兩國有關。
一場輿論風暴,就這麼悄然平息,讓安陽公覺得匪夷所思。
作為京城炙手可熱的新貴,兩位相國當初是前往安陽公府拜訪過的。
這是塊燙手山芋,安陽公並沒有應下。不過看在禮物的份上,還是給他們指明了方向。
東宮!
二人當時認定安陽公是在搪塞,不過等清淨寺的住持也讓他們求到太子門下的時候,兩位相國這才把主意打到了東宮的頭上。
安陽公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真心想要幫助燕宋兩國。事實上,哪怕這兩位諸侯王被鎖拿進京,他也不會多看一眼。
他的目的,是借此機會算計太子。
太子愛財的名聲早已是天下皆知,不過作為太子合格的對手,安陽公也清楚太子並非真的愛財,隻是需要花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
有時候最了解一個人的,並不一定是他的朋友,而是他的敵人!
兩位相國出手大方,請太子幫忙,一定會開出天價。
看在錢財的份上,太子一定會應下此事。
隻要太子乾預,就會同內閣產生碰撞。
太子同內閣的矛盾越深,十四皇子的機會也就越大。
是的,安陽公要想絕地求生,隻能將希望寄托在十四皇子的身上。
同其他諸位皇子相比,十四皇子最大的優勢,就是年齡。
坊間,關於孫至儒的功績,近一年可是被頻頻提及。
孫至儒,是這一時空曆史上著名的顧命大臣,獨攬朝政十一年,直至皇帝成年親政。
萬萬沒想到,安陽公不但沒看到劍拔弩張的場麵,這場風波,反而悄無聲息的就被平息下去。
要說整個文官集團都已經倒向太子,安陽公是不信的,不過朝堂上的某些大佬有沒有調整自己的方向,就說不準了。
對安陽公來說,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
太子的手中握有數萬精兵,如果再得到朝中大佬的暗中支持。一旦皇帝駕崩——
安陽公認為自己的整個家族都得被太子送下去,繼續效忠。
冥思苦想,安陽公決定還是從乾清宮入手。
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安陽公在乾清宮內大唱讚歌。
稱讚的,自然是朝廷終於在諸侯麵前,展露出應有的威嚴。
“殿下與內閣的配合,已是愈發默契!”
一句貌似無意中說出的感慨,聽得皇帝疑竇叢生。
第二日清晨,太子前去請安的時候,皇帝吩咐平身的語氣,就又恢複到往日的威嚴。
太子心中一驚,但是麵上不顯。
起身,微微彎腰,太子表現得極為恭順。
“這一場風波能迅速平息,太子與朝廷之間的默契,朕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