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嶺卒雖然是代國的長嶺卒,不過此時他們代表著朝廷。
一萬長嶺卒,一萬河西軍,緩緩的朝梁軍逼近。
一位是朝廷的親王,一位是代國的世子,若是出現閃失,太子一定不會善罷甘休。
最後,雙方在燕國的境內對峙。
兩支軍隊,兩處帥帳,梁國派人分彆與二人談判。
曹親王已不是當年那位戰戰兢兢的世子,作為朝會中站在鄭親王下首的議政王,曹親王的身上已隱隱的透出了一股威勢。
就算地位不對等,曹親王依舊接見了梁國的使者。
“這是我國與燕國的糾紛,朝廷為何要大做文章?”梁國的使者表現得十分強勢。
不斬來使!
不斬來使!
不斬來使!
一連在心中提醒了自己三遍,曹親王才壓住將麵前這混蛋推出去砍掉的衝動。
“數萬大軍深入燕國腹地,這是糾紛?”曹親王冷哼一聲。
“世子遇刺,我國請求燕國協助追凶,沒想到被燕王拒絕。梁軍出現在這裡,也是迫不得已。”梁國的使者振振有詞。
曹親王麵露驚愕,請使者再說一遍。
使者又重複了一遍!
“世子?梁國哪來的世子?”
使者表示是朝廷有意刁難。
一個小小的使者,放在朝廷最多不過五品,沒想到居然如此狂妄,敢用‘刁難’二字形容朝廷。
不斬來使!
——
曹親王又在心中重複了三遍。
“本王時間寶貴,就不同你繞彎子了,給你們十日時間,退回到梁國一側。至於你們的公子遇刺,三法司會督促燕王追凶。”
說完後,曹親王霸氣的揮一揮衣袖,命令使者退下。
使者沒有絲毫猶豫,直接開口拒絕。
“本王不是在同你商議!”曹親王直接命人將使者叉了出去。
雖說與燕王敵對了這麼多年,不過曹親王對燕王的應對還是極為佩服。
經過短暫的抵抗後,燕王立刻將大軍撤回到幾座大的城池,避免與梁軍爆發更大的衝突。
世子的表現,要比曹親王更加強勢。
雙方都知根知底,也產生過多次摩擦,長嶺卒略占上風。
使者質疑長嶺卒代表朝廷的資格,世子對此嗤之以鼻。
同樣,世子給了梁軍十日退兵。
不按套路出牌啊!
梁國的相國在上京城發出了一聲感慨。
按照他的設想,燕國要麼拚死抵抗,然後被黑水軍按在地上一番摩擦。
要麼退避三舍,然後引起燕國國內強硬派的不滿。
沒想到燕王居然向朝廷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