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是包容的帝國!
至少對禦史來說,這兩百餘年,是他們最好的時代。
彈劾官員,是他們的職責。
就算宗室勳貴,隻要被他們抓住把柄,彈劾起來也是沒有半點心理負擔。
甚至連太子也會時常收到他們的勸誡。
在太子禁足的期間,禦史就像商量好的一樣,除了陳國的世子,代國的世子和宋國的世子也受到了彈劾。
彈劾代國的世子,是因為他在西郊狩獵的時候,不小心踩踏了農田。
至於宋國的世子,則是因為與陳國的世子遇刺有關。
禦史建議代國的世子賠償農戶的損失,皇帝準奏。
禦史建議將宋國的世子暫時留在京城,直到查清發生在皇城的刺殺案。
皇帝同樣準奏!
至於彈劾陳國世子的奏折,被皇帝留中。
那一日被皇帝教訓後,太子回到東宮進行了深刻的反省,然後打算徹底放手東宮的事務。
除非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太子從此都不會過問。
等到他將想法與太子妃溝通,明顯感覺到太子妃鬆了口氣。
“看來,你也認為我放手得不夠徹底。”太子苦笑著搖頭。
“關鍵是我還無法主動向你提起。”太子妃沒有否認太子的說法。
“你是東宮的女主人,有什麼不好開口?”
“可是——人家也怕被誤會呀!”
最後幾個字,太子妃不但加重了語氣,還拖長了音調。
玩笑的口吻瞬間吹散了太子的心頭的陰霾,他捧著太子妃的俏臉,在她的額頭上狠狠地親了一下。
吳國的使者還在繼續折騰,不過今日的朝堂已不是過去的朝堂。雖然那些大佬收起錢來依舊毫不手軟,但是已不會違背朝廷的利益,為諸侯呐喊。
反倒是一些勳貴,在收到好處後,私下裡頗有些微詞。
安陽公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安陽公的切入點與眾不同。
他認為朝廷援助陳國,是為了討好太子。
或者說,朝廷是受到太子的威脅。
不管是哪一種,用心都極其險惡,在許多人的協助下,這種解釋立刻成為坊間議論的焦點。
皇宮發生的故事能傳到宮外,宮外的流言自然也能傳進宮內。
很快,這種說法便傳遍了皇宮的各個角落。
乾清宮沒有動靜!
坤寧宮沒有動靜!
東宮同樣沒有動靜!
隻有儲秀宮的主人,在宮內大肆宣揚太子的‘恣意妄為’。
也許是無心,也許是有意,皇貴妃在坤寧宮議事的時候,再次語帶譏諷的提及此事。
太子妃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