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的大廳內,常遇春規規矩矩的站在中央,正默默的展開自我反省。
上一次來東宮,已是半月之前!
作為太子手中的利刃,實在是太不像話。
想到此處,常遇春抬手就送給自己一記耳光。
“沒想到你還有自殘的愛好。”
大廳外,突然響起了太子溫和的聲音。
轉身、跪下、磕頭,常遇春的動作一氣嗬成。
太子笑著吩咐免禮。
等到常遇春從地上爬起,太子已經走上台階,在正中的椅子上坐下。
“方才為何會給自己一下?”
對常遇春怪異的舉動,太子覺得有些奇怪。
常遇春沒有隱瞞,彎腰說出自己的反思。
太子聽後哈哈大笑。
“錦衣衛若是不能完成任務,你就算日日跟在孤的身邊,孤也不會用你。”
等收了笑,太子開口教訓起麵前的心腹。
常遇春將腰深深的彎了下去。
太子命他直起腰來回話。
“豐記的糧食已經開始運往陳國,各家諸侯在京城的勢力都有什麼反應?”
“反應最強烈的還是吳國的使者,昨日在兵部語帶威脅,最後被一位郎中請了出去。”
常遇春清楚太子打算最先對吳國動手,所以稟報也從吳國開始。
“說了些什麼?”
“他說——若是吳國的將士們義憤填膺,不小心踏入東川,一切都是朝廷的責任。”
唯恐太子動怒,常遇春的回話加了十二分的小心。
“最近幾日留意一下坊間的輿論。”
太子語速平緩,情緒毫無波動。
“下官明白!”常遇春衝太子拱手。
太子命常遇春繼續。
“梁國的使者也持反對意見,不過僅僅隻是偶爾埋怨幾句,並無過激的行為。徐國的使者,倒是替陳國說了些好話。”
從這幾句就能看出,常遇春對太子十分了解。
除了吳國,太子最關注的諸侯,當數梁徐二國。
太子輕輕點頭,用眼神示意常遇春不必停頓。
“越國的相國已經啟程南下,燕宋兩國沒有表態,奇怪的是,魯國的二公子居然也保持了沉默。”
“陳國的世子呢?”
“陳國的世子特意前往內閣,感謝朝廷對陳國的支持。”
“見了哪位學士?”
“一位都沒能見到。”
“剩下的諸侯,有沒有表達看法的?”
“沒有!”
除了代國旗幟鮮明的表態支持朝廷,如今剩下的那些小諸侯,一個個都擺出了中立的姿態。
他們在京城的王府,從來都不會參與任何與政治相關的討論。
“安陽公說過的那些話,如今坊間還有沒有人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