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到底是時代局限性。
錢流通了,才能帶動地方的繁榮。
放著,就成死物了,沒有任何的意義。
“文若,你身為戶部尚書。擔心支出太多這無可厚非。
但眼光要放長遠點,格局放大點。
工乃強國利民之器,此不能輕視。
而商能帶動經濟,將商品流動起來。
還能收取商稅,何樂而不為?
而且銷售的物品,基本都是朝廷自己生產的。
也能帶動商品升級。
到時各地的村集體,必會用心將新產品做到極限,甚至研究新的商機。
而農業,也能收取農稅。
至於俸祿,銀行同樣是帝國的,印多少還不是我們說了算?
錢財一直都是爛在鍋裡。
隻是不斷的在百姓,商人,朝廷中流轉著,因此才能繁榮昌盛。”
聞言,荀彧內心震撼。
按照秦凡的說法,等於是朝廷發錢雇傭百姓,百姓花錢來買朝廷東西。
而商人同樣如此,隻是百姓的手中所產生的交易不會產生稅收。
而商人開店售賣,則是會產生稅賦。
一件物品的誕生,需要的東西無數。
生產者購買這些東西中,就得產生稅賦。
如若商業發達,朝廷將來的稅收將會是何等的逆天啊。
想到此,荀彧呼吸有些急促。
深吸了口氣,按捺下自己的情緒道:“公子,依你之意,是不禁止商業的。
但自古販夫走卒,就地擺攤的數之不勝。
但他們的交易少之又少。
如何能經的起稅收呢?”
聞言,秦凡內心有些驚訝,沒想到荀彧這麼快就洞悉了他的意思。
還能發現稅收中的因人而異。
這些人的確是在不同的領域,隻要有人提點,就能舉一反三,當直是恐怖至極。
“此法簡單,隻要是買賣,都會有交易,有交易就會有額度。
訂下三個額度標準,一個不入流,不需要任何的稅賦,這個針對一些走夫販卒。
當然,額度超過這個數就得去當地的官府登記為個體戶,繳上稅賦。
最後的就是開店鋪者。
需要到當地官府登記造冊,以每月所產生的利潤為額度,上繳五分之一為稅賦。”
說完,抿了口茶水道:“當然,天下沒有白白拿出錢財的商賈。
這就需要錦衣衛和黑冰台明暗中調查。
一旦發現逃稅者,嚴懲不怠。”
荀彧眸中掠過一抹精光。
如此就完善了商業最後的一塊短板。
隻不過,想到了另外一事,眉頭微挑道:“公子,以你的想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