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這些學說雖然是70年代才發展出來的,但在現在也不是沒有理論基礎,所以全程都沒有出現他回答不上來問題的意外情況。
在一片掌聲中。
這一趟農學院講座之行落下帷幕。
……
隨後,與學生合完影。
李暮便和劉全工等學校的領導班子,來到學校的飯堂用餐。
一邊吃飯,他一邊接受江主編的采訪。
第一個問題,對方沒有著急問最開始的事。
而是讚歎道:
“李顧問,您剛剛的講課,有許多專家和教授都說是眼光獨到,認知超前,引領學界的發展方向,不愧是聞名全國的大科學家啊!”
他雖然聽不懂農學,但並不妨礙向坐在一旁的人打聽。
能得到這麼多專家和教授的一致認可,不得不說相當驚人。
“您過獎了,隻不過是一些理論上的東西,我剛剛也說過,很多地方還有待驗證,不能全信。”李暮笑著回答道。
在講課當中,他還是相當謹慎的。
江主編道:“您的態度令人敬佩,學術研究正是需要這份嚴謹的態度。”
他一邊說,一邊飛快地在手中的筆記本上記錄。
“我想再問問您關於為學生授課的事情,外界一直盛傳您非常的難以請到。據我所知,您隻在幾家學校開過講座,這和很多專家和教授都不同……”江主編繼續提問。
麵對這個問題,李暮笑著回答道:
“不是我難請,而是相比於簡單的授課,我認為將時間用在研究上更有意義。”
“就我個人而言,其實很喜歡和學生們進行交流。”
“他們有活力,也有想法,總能提出彆出心裁的問題和意見,讓人耳目一新。隻不過尚缺積累,還需要更多的學習。”
他的這個答案,讓江主編的眼睛變得更亮了些,手中的鋼筆“唰唰~”地將李暮所說的話一字一句地全部記錄了下來。
“原來如此,您說得沒錯,如今國家的發展重於一切,像您這樣的大科學家,確實要爭分奪秒地進行研究。”江主編點點頭。
他也覺得李暮做得沒錯。
教授學生,這件事情誰都可以做,隻不過效果有好有壞而已。
但讓一個每一項研究都對國家重要無比的科學家花費精力在上麵,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聞言,李暮笑道:
“您這話說得不全對,真這麼說的話,我就不該出來講課了。”
“學生們是國家的未來,能對他們的成長有所幫助,也是在為國家建設做貢獻。”
“我目前也確實想多花一些時間在這上麵,多講講課,給國家多培養些有用的人才。”
他的這番話,讓一邊的劉全工的眼神亮了亮。
不過他沒有著急開口詢問,而是準備後麵私下再問問李暮是什麼意思。
畢竟這話等於是在說想要在大學任教了。
要是他們農學院能搶占到這個先機,那先前蔣南鄉等拿著李暮在他們學校榮譽教授的人,看他們還怎麼得意。
……
這邊,江主編對李暮的回答也很欽佩。
夏國有這樣的一位年輕有為,又時刻為國家和人民著想的科學家,無疑是最值得令人高興的事情。
他繼續問道:
“對了,說說您剛剛進來農學院時發生事吧,我看到您好像並不是很開心他們的到來?”
“那麼多學生來歡迎您,換做其他的專家和教授,應該高興還來不及吧。”
“即便想要教育他們,也不會用這麼直接的方式,我很好奇,您為什麼會這麼做呢?”
說完之後,江主編用好奇的目光看向李暮。
對方名氣大,成就高,已經處在一個常人無法想象的位置。
但歸根到底,還是一個年輕人。
麵對學生們自發前來的歡迎,縱然覺得事情做得不對,心裡應該也是感到高興的。
可他剛剛從學生裡拿到的那本記錄著校門口處那場“講話”的筆記本上看到,從始至終,李暮表現出的,都是不喜,甚至有些生氣的意味。
“學生們來歡迎我,我當然很高興。”李暮微微頷首,道:“但我覺得他們來見我所用的時間,更應該用在學習上。”
“見我一次,十次,百次,對於他們的學習,能有很大的幫助嗎?”
“我覺得是沒有的,不如看書一遍,十遍,百遍來得收獲更多,也更大!”
……
在兩人一問一答的之中。
采訪很快結束。
不待吃完飯,江主編便起身打算告辭。
他重重地握著李暮的手,動情地說道:“李顧問,您是我們國家真正的脊梁!”
這個評價,不可謂不高。
但放在李暮身上,在場沒有一個人覺得有問題。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國家的強大的脊梁。”李暮微微笑了笑,淡淡道。
他一個人能做的,還是很有限的。
夏國的崛起,也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千千萬萬人民共同努力的成功。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