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徐子建穿越大周,一晃眼竟快五年了。
今年,是他在這繁華的汴京城裡度過的第一個新年,心中自是有著彆樣的感慨。
在這大周朝啊,和他原本所在的時代可大不相同。
就拿過年的說法來講,那也是有著天壤之彆呢。
若是對著大周朝的人貿然說上一句“春節好”,人家十有八九是聽不懂的,沒準還會一臉疑惑地看著你,仿佛你在說什麼外星話一般。
大周朝呢,新年被稱作“元日”“元旦”,寓意著從頭開始新的一天,萬象更新的意味十足。
而“春節”這個詞雖說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可那時它指的卻是立春這個節氣,並非是如今大家所熟知的新年的代稱。
一直到民國時期,“春節”才正式被用來稱呼新年。
說到過年,現代人也好,古代人也罷,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放假啦。
這大周朝啊,和曆史上的宋朝頗為相似,那可是休假最多的朝代之一呢。
官員們帶薪休假的時間能長達100天以上,這對於那些辛苦勞作的打工人來說,簡直就是夢寐以求的天堂。
也難怪有那麼多的人擠破了腦袋想要考上科舉,謀個一官半職,可不就是為了能過上這有閒又有錢的愜意日子嘛。
就說這新年的時候,大周朝的人能放假七天,再加上元宵節又是七天的假期。
這麼一算下來,整個春節期間就可以舒舒服服地休假14天,這可真是讓人爽歪歪呀,能有大把的時間走親訪友、吃喝玩樂呢。
從進入臘月開始,大周朝的人就仿佛按下了春節過年的啟動鍵,整個社會都沉浸在一片熱鬨喜慶的氛圍之中,那可真是瘋狂地買買買。
集市上,除了常見的雞鴨魚肉、蔬菜瓜果這些必備的食材,那些賣與新年相關物品的小商販也一下子如雨後春筍般多了起來。
比如說那威風凜凜的門神畫像,寓意著驅邪避災;還有那寫滿吉祥話語的桃符,承載著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期許;以及那金彩縷花,裝飾起來格外的喜慶;還有春節爆竹,劈裡啪啦一響,年味兒就更濃了。
大周朝的人家家戶戶也都早早地備好了年貨,就等著過那熱熱鬨鬨的除夕夜啦。
這些常規年貨的采買事宜,在徐家可都是由徐子建的母親徐氏安排人負責的。
徐子建呢,向來是個怕麻煩的主兒,對於這些瑣事,他是懶得去摻和的。
嘉佑五年,除夕前一天上午,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欞,灑在徐家那寬敞的廳堂裡。
徐子建帶著徐家姐妹、趙盼兒、宋引章幾人,像往常一樣過來給徐氏請安。
說是請安,實際上也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熱熱鬨鬨地吃個早餐罷了。
徐家人丁不算興旺,就算加上徐子建的三個未來妾室,這滿打滿算也才勉強十一個人。
所以一家人向來都是習慣在一張大桌子上吃飯的,這樣才顯得熱鬨非凡,有那種闔家團圓的溫馨感覺。
徐氏端坐在正中間的主位上,神色和藹而端莊。
徐子建坐在徐氏左手邊第一個位置,在他的下方,依次坐著宋引章和趙盼兒這兩個未來的妾室。
徐家的幾個姐妹則是坐在徐子建的對麵,嘰嘰喳喳地說著些女孩子間的悄悄話。
至於徐子建的貼身侍女柳青,按照徐家的規矩,現在還沒資格上桌和主人們一同用餐,要等以後抬了姨娘才行。
“建哥兒,你舅舅什麼時候進京啊?莫要耽誤了明年的春闈!”徐氏一邊不緊不慢地吃著飯,一邊關切地問道。
“回母親,舅舅昨天來信說,舅母淑蘭有了身孕。
他打算等舅母身子坐穩了再來!
我估摸著,舅舅要過完元宵節後才會進京!
春闈三月才開始,時間上肯定是來得及的!”
徐子建笑嘻嘻地回答道,那模樣看著倒是有幾分吊兒郎當的。
“噢!淑蘭有了身孕了?
這還真是祖宗保佑啊!
我徐家第三代有後了!
你回頭幫我安排人帶個信給你舅舅,叫他千萬照顧好淑蘭。
我待會吃完早餐要去給徐家的祖宗上香,多謝他們保佑你舅舅!”
徐氏一聽這話,臉上頓時洋溢起了喜悅的神情,那高興勁兒就甭提了。
“噢!舅媽要生小弟弟?”
徐晴兒一聽,頓時高興地大喊了起來,那清脆的聲音在廳堂裡回蕩著,透著一股天真無邪的勁兒。
徐子建點了點頭,目光不由得看向了表姐徐鳳和表弟徐達,仔細觀察著他們臉上的神色,見他們臉上並沒有什麼異常的表情,這才暗暗地放下心來。
舅舅徐斌續弦這件事,說起來也算是徐家的一件大事了。
畢竟舅舅之前為了一對兒女,一直都沒有選擇續弦,可眼看著女兒徐鳳快要嫁出去了,家裡沒個操持家務的大娘子,總歸是說不過去的。
這淑蘭在濟州的時候,對徐達姐弟倆還是挺不錯的,雖說即便如此,兩人也沒好意思喊她一聲“母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