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湧雲的港島來了不少不速之客,都是各個組織的精銳人手,從各個渠道進入港島。
機場,碼頭,偷渡渡口,形形色色的各色人種,都彙聚到了港島這個東方明珠。
紅信客運公司非常忙碌,的士不停的穿梭在各個進入港島的入口處,等待著客人上門。
一處私人碼頭,紅信的的士司機熱情的接待了一位大白象客人,還給他提行李。
放到後備箱之後,回到駕駛位用牛語笑著問道:“先生,您要去哪裡下榻?”
“重慶大廈。”
的士司機點點頭,重慶大廈位於尖沙咀彌敦道,交通非常方便,周圍還有眾多茶餐廳和美食環繞。
步行十來分鐘就能到維多利亞港,星光大道,天星碼頭,海港城等地。
重慶大廈,是很多港島本地人都不願意去的地方。
要是問港人,對重慶大廈印象是什麼?
港島人回答基本很一致:“不安全”,“危險”,“治安不太好”、“除了吃咖喱,基本不去”,這是一棟帶著味道的大廈。
港島人還建議彆住重慶大廈,尤其是女孩子。
畢竟大家都清楚一件事,大白象人連蜥蜴和排氣管子都不放過,女孩子去重慶大廈住,可想而知會有什麼後果。
去大白象旅遊,被七個大漢爽了六個小時,還能得到一點磨損費,在重慶大廈想都不要想,沒錢賠!
是什麼原因令港島人對這個地方望而卻步?
那還得從重慶大廈的構成開始說起。
重慶大廈前身是重慶市場,1920年興建,主要服務外國遊客和水兵。
1958年,一名菲律賓華僑把重慶市場買了下來,為了紀念抗戰時期“陪都”地位,決定保留舊稱。
建成之後的重慶大廈,擁有當時港島的最新穎設計,一度是港島的豪宅和高檔住所。
前兩年,重慶大廈被寫入著名旅遊指南《lonelyp》:“一個在港島找廉價住宿有魔力的詞——重慶大廈”。
之後,重慶大廈在背包客圈名聲大噪。
嬉鬨的背包客帶來噪音和臟亂,住在這裡的業主陸續搬走。
重慶大廈出租率不斷上升,住宅變商用,套房變成一間間的小房間。
因為裡麵居住及打工的大多數都是少數族裔。
有東南亞人,巴機斯坦人、孟家拉人,z東人,f洲人,還有o洲人和鷹醬人。
因此重慶大廈被稱為“港島少數族裔的九龍城寨”,也有人說是“小型聯合國”。
這位客人聞著車裡的香味,眼皮有點沉,開口說道:“我可能有些累,想睡一會,到了地方你叫醒我。”
司機禮貌的回答道:“沒問題的先生,你儘管睡,我開車很穩當,不會把你弄醒。”
確實不會醒,車裡的香氣是九龍城寨出品,用的都是真材實料,質量有保證。
司機把車子開到了一處辦事倉庫,打開後備箱,翻看著客人的行李,在裡麵找到不少好東西,都是殺人越貨的必備品。
把裡麵值錢的東西挑出來放好,又在客人身上搜刮乾淨,這才把客人送走。
這是今天的第二單,收獲很豐厚,花舌說了,今天的收獲歸自己所有。
這人是李信油麻地的老兄弟,現在哪怕花舌是話事人,也會給他們麵子。
畢竟這是大佬的舊識,不看僧麵看佛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