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上輩子這輩子都是打工的命_穿成中年主母,每天都想躺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穿成中年主母,每天都想躺平 > 第231章 上輩子這輩子都是打工的命

第231章 上輩子這輩子都是打工的命(1 / 1)

莫晨曦走後,紀太妃對王太後說道:“莫夫人看著實在,實在難得,說話也有意思。”

王太後微微一笑說道:“和她父親一樣,老實本分。愛給人送吃的。當初不知道我表嫂是誰,做些家常菜送過去,還說補身子雞湯最好。”

紀太妃腦袋迅速轉圈,她故意說莫夫人說話有意思,如果太後不認同,會說人是實在就是說話太直,可太後沒說,還舉例莫夫人和太後堂嫂的交往,說明太後認同莫氏的說話。

這個舉例,也點出莫夫人和太後娘家親近。

那為什麼剛才要提以前的孝節賢夫人,難道不是敲打?

紀太妃莞爾一笑,“住在宮裡,聽不到這麼實在的話,真想她多多進宮,也能一起說說話,可惜莫夫人身子需要休養。”

王太後說道:“安太醫說養了一年多隻要少生氣、心平氣和、不要勞累多出去走走對她有好處。以後她進宮你也讓她過去說說話,我們說起來是天下最尊貴的女人,住在這四方塊裡,有時連說話的人都沒幾個。”

紀太妃詫異,王太後能和安太醫詳聊莫夫人的身體,說明太後關注莫夫人,不然太後日理萬機,哪有心思去問一個女眷的身體?

還有,太後透露出莫夫人是可以和太後說話的人,還不反對她見莫夫人。

這就是太後今天讓她過來的真正原因吧。

可是太後為何要和這個莫夫人說說話?隻是為了說食補方子?

她歎口氣道:“這個年紀,上有老下有小,得了這個病。我表姐說她婆婆不太好相處,也難為她。”

王太後說道:“孝字壓人,多少婦人都要這麼過來的。”

紀太妃聽太後並沒說孝道為上,而是孝字壓人,明白太後並不是敲打莫夫人,應該是指點吧。

那她也知道給表姐怎麼說了。

王太後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紀太妃起身找個借口退下。

等紀太妃走後,王太後派人給紀太妃送去賞賜,宮裡的太妃,紀太妃算個聰明人。

莫氏不聰明,她父親是聰明人,會告訴她該如何做吧。

莫晨曦從宮裡出來直接回了娘家,父親去酒樓了,她派人去找父親。

莫元季急忙回來,以為出了什麼事。

莫晨曦說了進宮的事,王太後說的什麼,紀太妃說的什麼,儘量複原當時的對話。

莫元季皺眉思索,想了好一會說道:“如果要單獨和你說什麼,不會讓紀太妃在場,讓紀太妃在,就是閒聊,隻不過話中有話。”

莫晨曦擔心問道:“太後提起以前有個孝節賢夫人是為何?她是怎麼樣的情況?”

“孝節賢夫人,娘家父親是個秀才,出嫁之後她丈夫考中舉人後,她婆婆萬般看不上兒媳,正好兒媳隻生了個閨女,婆婆逼兒休妻,另娶一個舉人的閨女,沒想到這個閨女跋扈,家裡雞飛狗跳,當丈夫的又出了意外死了,新妻回娘家了。

“婆婆是守寡養大兒子,兒子沒了,她哭瞎了眼睛,孝節賢夫人又回了婆家,靠給人縫補衣服養活婆婆和女兒。一個大冬天,孝節賢夫人用板車拉著婆婆去醫館,剛好遇見一位路過的朝廷誥命夫人,得知她的事情後,上報朝廷,被封為孝節賢夫人。我也是在你被封為孝節夫人之後查了查資料得知。”

孝節夫人又加個賢,對於女眷來說,比三品誥命夫人名頭還大。

莫晨曦問道:“太後是想讓我回何家?”

莫元季還是皺著眉,“你說太後說什麼賢不賢的,保重身子重要,這不像是讓你回婆家。說你的病不能累著,有事交代彆人去做,何家還有兩個兒媳,你也彆太著急。”

莫元季眼睛亮了,“身為長媳,就算躺在床上不能動彈,理應也該在婆家守著。你的行為外人不定怎麼非議,隻不過礙於你的孝節夫人是朝廷封的,才沒有當眾斥責。

“端午節你沒回婆家,本來我就想勸勸你,麵子總要做到位。定是太後娘娘聽說了才用閒話來指點你一下,沒讓你坐下說的那幾句,就是讓你回來自己去想。說你也彆太著急,那就是讓你表現的著急,為婆婆的病丈夫的病,你不能不理不睬。還有,讓紀太妃在場,還說讓你有空進宮,就是讓你進宮,不但見太後,也要見見紀太妃,要給彆人看。至於為何,猜不出來,照做就行。”

莫晨曦也是皺眉思索,按照父親分析,再回想太後的話,好像就是如此。

她又問道:“紀太妃提起靜宜她爹是為什麼?”

“紀太妃隻是試探,看王太後對何家印象如何,王太後接下來的話一句沒提何家,隻是說你辛苦,接著說了孝節賢夫人,意思是讓你往孝節賢夫人的賢方麵去做,又說你身子勞累不得,交給彆人,彆太著急,重點是這句,彆太著急,就是讓你表現為婆家的事著急。”

莫元季以前為女兒太為婆家付出也有所埋怨,如今又為女兒一點不管不著急,特彆是端午節都沒在婆家露麵,又覺得不妥。

他原本就想勸勸女兒,不管心裡怎麼想,麵子總要做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文豪1978:我得給文壇上堂課 網遊:路人把【主角】變娘 四合院:從工傷開始的逆襲 長安劍客蕭書生 規則怪談:她不是雨姐 陰陽領仙人之恐怖故事合集 星塵彌合者 我的異能會修煉 重生:我靠一張奇葩彩票逆轉未來 年代從下鄉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