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爐不遠處,擺上案幾。
宇文衍和王軌他們坐著聊天,燒烤之事便交由光祿寺和墨言他們去弄。
每人身後站著兩名宮女,手拿蒲扇幫他們扇風。
萬惡的封建王權社會,貴族享受著百姓難以想象的生活。
而且這樣生活還是那麼地讓人欲罷不能。
這也就能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為了權勢不惜以命相搏。
“對了,易愛卿,光祿寺有啥好酒?”
“搬幾壇過來,讓郯國公他們好好喝上幾盅……”
“陛下,光祿寺酒窯中全都是各地進貢的好酒。”
“謝陛下,易大人,那就著人拿幾壇九釀酒和河東千裡酒來吧。”
顏之儀一聽到酒便是兩眼發光,直接發話了。
其他幾人也好不到哪去,顯然都是好這一口。
要說南北朝時期也是奇葩,時不時出來個禁酒令,不允許百姓喝酒,貴族也隻能偷偷地喝。
北周時,沒有禁酒一說,皇室之中便有兩個好酒之人。
一個是周武帝宇文邕的生母,文宣皇後叱奴氏。
說起這個文宣皇後好酒,還有段武帝鏟除權臣宇文護的故事。
572年。
當時掌控朝廷軍政大權的大塚宰宇文護從同州(陝西大荔)返回長安。
武帝和宇文護要到含仁殿參見太後。
去之前周武帝憂心忡忡地說:
“太後年事已高,卻喜歡飲酒,朕屢次勸她不聽,希望兄長今天能勸勸她。”
說完便拿出周成王的《酒誥》,讓宇文護用它規勸太後。
宇文護欣然同意。
進殿入座後,武帝和往常一樣站在其身側,以示對他這個堂兄的敬重。
宇文護已經習慣了武帝這個示弱的舉動,完全放下了戒心。
開始向太後誦讀《酒誥》,文宣皇後也是一副認真傾聽的樣子。
讀到一半的時候,武帝猛然發難,用玉笏將其擊倒在地。
武帝一母同胞的親弟衛王宇文直從門內跳出,殺死宇文護,並割下了他的頭顱。
武帝宇文邕示敵以弱,隱忍十年之久。
最終雷霆一擊,一舉鏟除權臣,擺脫傀儡皇帝的厄運,得以親政。
都說有些習慣會害死人,這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另一個好酒之人,便是小皇帝的便宜父皇,宣帝宇文贇。
在他還是皇太子的時候,便迷上了酒水。
可是武帝管得嚴啊。
為了讓太子將來能夠擔起皇帝重任。
以防年紀輕輕就喝成酒蒙子,果斷地杜絕了他與酒的任何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