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麵北而立,三老也起身站於坐席後麵。
皇帝請教治國之道,三老予以回答。
儀式隆重而充滿溫情。
宇文衍要尊的“三老”便是上柱國、鄖國公韋孝寬。
武帝尊於謹為“三老”是為了推行儒學。
小皇帝尊韋孝寬為“三老”,卻是為了釋放重視漢臣,有功之臣的信號。
二是下詔在京師修孔廟,祭祀孔聖人,追封孔子為鄒國公。
這是為了表明大周推行華夏傳統文化,促進胡漢融合的決心。
宇文衍此舉無疑能讓漢臣、漢將更加心安。
同時讓占人口主體的漢民歸心。
從西魏到大周。
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礎上,經過關隴地區幾十年的胡漢融合。
進一步推行漢化的阻礙勢力,已經不足以影響大局了。
而且,胡漢之間相互通婚,血緣關係上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就像宇文皇室,祖上是鮮卑少數民族。
但宇文贇的生母李娥姿是漢人,宇文衍的生母朱滿月也是漢人。
所以,小皇帝便是胡漢融合最好的例子。
……
當韋孝寬聽小皇帝說要尊其為“三老”時。
他想起了和他初次見麵談話時,說過的那句話:
“朕之誌:再現大漢神威,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作為一個亂世中成長起來的漢將。
韋孝寬心中那份複我“強漢”榮光的心願是何其的強烈!
可是以他個人的力量,實在太過渺小。
他自己都不清楚當時聽了小皇帝的話,怎麼就選擇了相信。
但現在看來,他沒有看錯人。
那清澈的眸光,以及堅毅的神情讓他的內心產生了共鳴。
五天後。
這兩件事情並沒有在朝臣中引起什麼過激的反應。
但卻能明顯看出漢臣、漢將,以及軍中漢族軍士的心境變化。
對於宇文皇室的擁護之心正在逐漸回歸。
親政這些天來。
宇文衍還保持晨練的習慣,但白天的訓練暫時放下了。
除了要給先帝守靈,也需處理一些政事。
如今。
羽林衛已經接替了皇宮的宿衛任務。
王鷹帶著李藥師,和尉遲伽,侯定,杜吒三人從十二衛中選拔了一萬軍士出來。
已經按照羽林衛當初的訓練方式開展軍訓了。
另外。
綦毋懷文負責的冶鑄作坊,在小皇帝的授意下已經開始大批量地煉鐵、灌鋼。
並從冬官府抽調了一大批年輕的工匠過去。
學習技術的同時,也給作坊補充新鮮血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