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即露了一手。
用列方程式的方法,現場演算解答雞兔同籠的算術問題。
對於他們來說,這是很簡單的算術。
但小皇帝的運算方法,卻讓他們著了迷!
全都圍在演算的黑板前,一發不可收拾地研究起來。
宇文衍嘿嘿一笑。
把一本寫滿公式的冊子丟給甄族,便自行離開了。
這些是他腦海裡,所能記起來的全部數學公式。
他們才是這方麵的人才。
比小皇帝更懂得這些公式背後蘊含的算術含義。
走出“算術館”。
正準備回宮,正好碰到農學館的負責人賈仲明。
“參見陛下!”
“季明啊,新農具試用如何?”
宇文衍示意其無須多禮,順嘴問道。
漚肥之術整理成冊後,已經交由政事堂擬詔,下發到各州、郡、縣了。
將由地方官府負責向百姓推廣使用。
“好啊,實在是太好了。”
“特彆是那個曲轅犁,靈活好用,若是用於南方水田耕作尤為高效……”
說起那些農具,賈仲明須發抖動,神情甚是激動。
小皇帝聽了暢懷一笑。
心想,那是當然了。
這可是從唐代一直傳承到後世的農具,一千多年了都還在使用。
老祖宗的優選農具,能不好麼?
“有了好用的農具,那就多琢磨怎麼提高畝產量。”
“比如改良種子,改善肥料,防治病蟲害等。”
“特彆是那個壟耕種植法,一定要好好研究。”
“多向那些經驗豐富的老農請教,他們雖然不懂其中道理,但卻有實踐經驗……”
小皇帝拍拍賈仲明的胳膊,隨口囑咐了幾句。
“謹遵聖命!”
老賈被宇文衍說得一愣一愣的。
打死他也想不明白。
皇帝小小年紀,怎麼懂得那麼多農事方麵的道理?
壟耕種植法。
就是將莊稼成排種植在壟上,壟與壟之間要保持一定的間距。
壟的土地要比壟之間的溝略高。
這麼做可以保證每株莊稼都能獲得日照,獨立成長,互不乾擾。
便於莊稼之間通風,不會腐爛。
而且除草和間苗作業時,是在溝裡走,不會踩傷莊稼。
更重要的是,這樣便於灌溉。
華夏先民早在商周時期,便發現了這種能夠大大提高糧食產量的種植技術。
壟耕種植法的發現,是農業發展史上的偉大貢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