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宇文衍在上善殿召見了一個人。
他就是——楊素。
曆史上,隋朝一位很有名望的大臣,將軍。
深受隋煬帝的器重,在朝中位高權重。
不過,楊素和楊堅並不是本家。
隻是名義上同屬弘農楊氏!
“臣楊素參見陛下!”
“愛卿免禮!”
宇文衍抬眼審視階下身材魁梧的漢子,果真氣質不凡。
賜座後,示意宮女奉茶。
楊素還不知道小皇帝召見朝臣時的習慣。
見狀受寵若驚,不知所措。
“朕聞楊卿文武兼備,行事果斷,善謀略,今召你前來請教一二……”
“臣惶恐,素知無不言!”
楊素哪敢托大,儘量把姿態放低。
“今北方初定,但南邊陳朝仍踞半壁江山。”
“我朝若是伐陳,以卿之見,當以何策平之?”
宇文衍語音剛落,楊素心下大喜。
他早就把這一生建功立業的機會盯在了平陳之上。
平時,就多有琢磨。
沒想到,皇帝竟然主動召見問及此事。
“回陛下,以臣之愚見,應當在長江上遊打造戰船,訓練水軍……”
“等待時機成熟,從上遊至建康沿江一線,多點發起進攻。”
“水軍順江而下,伺機攻打沿線城池,牽製陳朝上遊軍隊,使其不能東援京都……”
“如此這般,便能一舉破之,大事可成也!”
楊素胸有成竹,一口氣把心中所想說了出來。
雖然有些曆史事件,已經發生了變化。
但楊素所獻平陳之策,還是和曆史上的相差無幾!
宇文衍也不是想要馬上對南陳動手。
他心中所想。
正是楊素所說的,建造戰船,訓練水軍。
“愛卿所言,與朕不謀而合,妙哉!”
“那讓你去負責打造戰船,訓練水軍,以待來日平陳之用,如何?”
宇文衍一副若其事的樣子。
本著誰獻策,誰乾活的原則。
小皇帝順理成章地把這個任務交到楊素手上。
“臣願往!”
楊素哪有不願之理,忙不迭地應了下來。
“你選定地方後,廣招天下造船工匠。”
“但凡有真本事的,把他供起來都行,以後朕有大用……”
“這是朕整理的一些關於造船的想法,你到時組織工匠好好鑽研一番。”
宇文衍說著,讓墨言取出一疊經折裝冊子。
上麵全是宇文衍靈魂記憶中,關於造船方麵的內容。
比如,打造船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