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這麼快琢磨出經度測量之法,實在是了不得。”
“有了各地的經緯度,以後的海船導航將更加精準!”
劉焯這麼快就解決了測量方法問題。
宇文衍興奮了好幾宿。
儘管當下測量出的數據不是特彆的精確,會有不小的誤差,但已經是劃時代的進步了。
隨著測量的增多,人們會在使用過程不斷探索方法,發明創造工具,逐步縮小誤差。
“多謝陛下,若不是您的奇思妙想,臣無論如何也想不出經緯定位之法。”
劉焯在宇文衍的提點下,打開了天文地理新世界的大門,內心佩服得五體投地。
從不信奉玄學的他甚至都懷疑皇帝會不會是星宿轉世。
否則的話怎麼可能生而知之?
“天下一統,天文館要廣招南方天文人才,並與山川地理館的人員合作,授之以經緯測量之法。”
“神州之地,航行之所,皆測經緯,造冊實錄,以供後續所用。”
小皇帝擺了擺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有了經緯度數據。
不但有利於海船航行導航,也能製作出更加精準、詳儘的輿圖。
“妙哉!”
“陛下,臣正有此意。”
劉焯大喜。
他還正準備請奏呢,小皇帝就說了出來。
“那合並成天文地理館好了,你為主,山川地理館負責人為副!”
“臣遵命!”
劉焯乾勁十足,痛快地應了下來。
隨後。
在滕王,尉遲順,司馬消難,劉焯,徐輝等人的陪同下,宇文衍和韋孝寬,王軌一行視察了建造海船的船塢。
如今。
兩處大型船塢招攬了數千名經驗豐富造船工匠。
參與建造的役力多達三萬餘。
這些役力都是揚州城周邊的百姓。
服完每年二十天的勞役後,如果繼續服役,每天有二十文的工錢。
和宇文愷建造河套三城時一樣,還提供一頓午飯。
這是小皇帝嚴令要求的。
泱泱大國。
如果這點錢都舍不得花,還能做何大事?
撤州設道前,揚州總管尉遲順做得很好。
這也是第一艘小型寶船能夠那麼順利下水的原因。
軍、政分離後。
他的老丈人司馬消難任刺史,掌管江北道政務。
他顯然也意識到了小皇帝的重視程度。
將船塢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
這兩年來。
每年都有兩艘小型寶船,數十艘其他海船下水。
隨著大量海船建造完工。
鋼鐵龍骨,以及水密隔艙技術得到完美的應用。
可轉動多桅杆風帆技術使得海船利用風力的能效增加了六七成。
“國丈大人,朕準備在登州、泉州、廣州三地建船塢,打造海船,需要從揚州派些工匠進行技術支持……”
“陛下放心,臣一定安排妥當!”
司馬消難現在對刺史之職也是心滿意足了,不再去想進入中樞之事。
這讓宇文衍很是滿意。
南北統一。
掣肘大周發展的最大障礙被掃除。
宇文衍急切地想要把海上絲綢之路發展起來。
把經濟搞活。
有了強大的經濟支撐,才能放手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第二日。
千金公主攜來護兒伯母吳氏來行宮拜見小皇帝。
能在揚州見到宇文衍,千金公主格外高興。
她在去年底誕下一個八斤重大胖小子,可把吳氏高興壞了。
來護兒出生後不久便父母雙亡,由伯父伯母撫養。
還沒等其長大,伯父又被同鄉陶武子殺害。
來護兒長大些後,趁陶家辦婚事之時,直闖陶家,手刃陶武子。
取其首級祭於伯父墓前,而後外出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