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揚州停留了三日。
宇文衍一行登上戰船離開揚州城。
他們將沿長江水道逆流而上至漢口,經漢水到襄陽。
轉陸路,過南陽盆地。
再走武關道,翻越秦嶺進入關中。
返回京城長安。
凱旋的心情是愉悅的,歸鄉心思是急切的。
行軍速度不知不覺中快了幾分。
進入漢水後。
一路上有當地百姓揮舞手中的周字龍旗,圍觀凱旋的禦駕。
小皇帝偶爾來到船首,向眾人揮手致意,引來陣陣歡呼。
到了襄陽城。
停留一晚
第二日改走陸路。
襄陽位於漢水中遊,憑山之峻,據江之險。
是扼守從中原地帶南下江漢平原,前往荊湘之地的戰略要衝。
曆史上,發生在這裡的戰役不計其數。
尤其是南北政權對峙時,襄陽的戰略地位顯得更為重要。
當初侯景之亂,85歲的梁朝開國皇帝蕭衍被囚禁,活活餓死。
他的第七子湘東王蕭繹坐鎮荊州,為了爭奪皇位,趁亂大肆攻伐屠殺兄弟、子侄。
最後在江陵稱帝。
也就是那個焚燒十四萬卷藏書的梁元帝。
當時。
襄陽都督嶽陽王蕭詧,是梁朝已故太子的第三子,也上了蕭繹的清除名單。
蕭詧不願坐以待斃。
以其統轄的襄陽地盤為籌碼,向西魏稱藩。
換取宇文泰出兵攻打荊州。
後梁元帝兵敗焚書,投降後被蕭詧以土袋給悶死。
蕭詧在宇文泰的扶持下立為梁主,僅轄江陵一州之地。
上疏稱臣,奉西魏正朔,是為西梁。
這個蕭詧便是蕭婉兒和蕭琮的祖父。
自此,襄陽這處戰略要地納入了北朝疆域。
使得後來陳朝與大周的軍事抗衡一直處於劣勢。
侯景之亂給南朝帶來巨大傷害的同時,也打破了南北對峙的平衡。
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南北統一的進程。
……
五月二十。
小皇帝一行輕車簡從,率先抵達關中。
王鷹,元氏兄弟,李藥師押送俘虜、繳獲的隊伍,行軍速度相對要慢一些。
大軍班師回朝的消息傳來,整個京城都轟動了。
一時間,萬人空巷。
從東門至灞上白鹿原),一直到秦嶺山下的藍田縣。
上百裡官道兩側,擠滿了迎接凱旋大軍的百姓。
他們手持龍旗,翹首以盼。
有人興高采烈,手舞足蹈。
也有人滿心掛念,忐忑不安。
“快看,快看,來啦,真的來啦……”
龍武衛騎兵開道,戰旗獵獵,龍旗飄揚。
凱旋的王師出現在秦嶺北麓的官道之上。
“鼓起!”
“敲鑼!”
“皇帝萬勝!”
“大周萬勝!”
等到宇文衍一行來到近前,鑼鼓聲起,百姓沸騰。
小皇帝一身金甲戎裝,青袍披身,騎著雄壯高大的金色汗血寶馬,頭盔上的紅纓格外的鮮豔。
雄姿英發,威風凜凜,意氣飛揚,神采奕奕……
鄖國公韋孝寬居左,郯國公王軌在右,墨言在後。
宇文衍一臉燦爛,向兩邊的百姓揮手致意。
禦駕馬不停蹄,未作停歇,不緊不慢地朝著長安城的方向奔馳而去。
一個時辰後。
長安的城牆映入眼簾。
東門之外,已是人山人海,彩旗搖動。
還未等禦駕近前。
戰鼓擂響,號角長鳴,向凱旋大軍致敬。
“鄖國公,郯國公,咱到家嘍……”
“駕……”
宇文衍豪情滿滿,嘴裡發出一聲長嘯,快馬加鞭來到東門之外。
“陛下萬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