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濟東麵。
金城,新羅王宮。
金白淨爽朗的笑聲響起,連聲叫好。
他主張攀附的宗主國成了真正的大樹,怎能不令他興高采烈。
“來人,速速安排,派使團前往長安,向大周朝賀!”
“給釜山港秦將軍也送上一份賀禮!”
金白淨二十出頭,十五歲繼承王位,已經做了七年的新羅王。
此子看似年輕,卻頗具眼光,埋藏心底的野心也不小。
新羅以“辰韓”部落為主體立國。
後又吸收了被百濟擊潰的“馬韓”,以及吞並伽耶國後的“牟韓”。
逐漸形成相對明確的“民族”觀念,視百濟和高句麗為入侵者。
曆史上,正是因為他確立“死抱中原王朝大腿”不動搖這一國策,借大唐之手滅了高句麗和百濟。
安史之亂後,大唐由盛轉衰,無力顧及半島之地。
新羅近水樓台,漁翁得利。
逐步蠶食唐朝征服的領土,最後完成半島統一。
晚唐國力衰弱,經不起折騰,不得已之下,隻好承認新羅的合法性,並予以冊封。
雖然一直都是中原屬國,但自此半島有了統一的國家觀念、民族思想。
給後世華夏留下一個極其惡心的鄰國。
唐亡後。
新羅也被高麗所取代。
到了明朝。
高麗大將李成桂篡位改朝換代,自己稱王。
並叩請朱元璋賜名朝鮮,一直延續到後世。
新羅王年紀不大,卻挺會來事。
黃金白銀,珍珠瑪瑙,新羅婢,野山參,上等毛皮,不當數似地往長安送。
試問。
在羈縻當道的唐朝,如此懂禮節,明事理,還大方的藩屬國,有哪個皇帝不喜歡?
宇文衍若不是擁有後世記憶,說不定也會對這樣的新羅國網開一麵。
金城百裡之外。
釜山港鑼鼓喧天,一片喜氣洋洋。
從揚州出發的兩支小型寶船試航船隊,給這裡的國人帶來了南北統一的好消息。
統領秦譜下令舉行盛大的集會,和這裡的同胞一同慶賀。
如今。
釜山港往來商船絡繹不絕,碼頭隨時都是一幅繁忙的景象。
年前的時候,張須陀來了一趟。
同秦譜商談後,開通了前往漢至平原的航線,促使兩地商貿往來成為常態。
遼東城。
總管府賀若弼,刺史府崔仲方,都督府韋雲起聚在一起,接受東北四部使者的道賀。
早前得到統一消息,賀若弼大喝一聲:
“陛下真神人也!”
回想起五年前,小皇帝移民十餘萬,讓其經營遼西。
再看現在遼寧道的局麵:
高句麗被趕出遼東之地,總共移民七十八萬,加上接收東北四部的定居者,戶籍人口已達百萬。
科爾沁大草原,如今是朝廷三大牧場之一。
飼養戰馬十萬餘,牛羊皆以萬計。
遼西龍城,遼東城發展成了東北兩大商貿之城。
吸引了大量突厥,庫莫奚,契丹,室韋,靺鞨的商賈和牧民前來貿易,定居。
在刺史崔仲方的主持下,遼寧道修建了大量的官辦學堂,招收各族孩童。
遼寧道在既定方針的指導下,穩步發展,已然取得喜人的成果。
賀若弼對於宇文衍除了敬佩,更多的是感恩。
正是因為皇帝的欽點,讓他在東北之地屢立戰功,打出赫赫威名!
道賀的奏章早已送出,連同一起的還有東北特產。
其中的乾貨就有各種野生動物的“神鞭”。
在賀若弼看來,陛下已經十四歲,可以槍指玉壺,力戰群芳了。
想到這。
他嘴角露出一絲猥瑣的壞笑。
腦海裡浮現出府中胡姬翹伏於案的婀娜身姿。
那是天元四年,也就是前年年底回京述職時,宇文衍賞賜給他的。
胡姬身材高挑,前凸後翹,豐腴有致。
聲音嫵媚,眼神勾魂,作風狂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