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關中。
仍然是烈日當頭,酷熱難耐,秋蟬嘶鳴。
長安城外。
粟米低垂,麥穗金黃。
微風吹來。
此起彼伏,空氣中似乎彌漫著濃濃的穀香。
宇文衍輕車簡從,來到農學館的實驗基地。
宇文衍當初劃撥數千畝地,為農學館專用。
在賈仲明的帶領下,潛心研究《齊民要術》,探索農業發展之路。
壟耕種植法,肥料製作,病蟲害防治,種子培育,家禽牲畜、水產養殖,蔬菜、果樹種植,農產品存儲加工等等。
整個農學館,招募人員已達上萬人。
都是對農學感興趣,有些文化,又經驗豐富的一群人。
總結前人經驗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創新。
提高農業產量,以及農產品的價值。
“下臣參見陛下!”
賈仲明一襲緊身布衣,褲管,袖子卷起,從地裡匆匆忙忙地趕來見駕。
這模樣一看就是成天待在地裡的農人。
“季明,快快免禮!”
小皇帝一臉笑意,抬抬手道。
這幾年來。
賈仲明和農學館的同仁取得不少切實有用的成果,得到宇文衍的肯定。
去年,封了他一個司農丞的官職。
這是司農寺的屬官,從六品上。
宇文衍設立的各館,都是獨立於朝廷衙署之外的半官方機構,由他親自過問。
“謝陛下!”
聽到皇帝稱呼他的字,賈仲明欣喜不已。
幼帝慢慢長大了,又禦駕親征完成南北統一,給他的感覺還和以前一樣親切。
“陛下,這裡都是實驗田,種植了粟、麥,各種豆類,蔬菜,棉花等作物。”
“那片大豆田,收成後用於種冬小麥,已經試種兩年了,收成還算不錯。”
賈仲明領著宇文衍走在田間地頭,熟悉地介紹每一塊地。
冬小麥一般是十月下旬播種,來年五月收割。
這樣的話同一塊地便能再種一茬作物。
比如大豆,從而提高土地利用率。
隻要保證土地肥力,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嗯,不錯!”
“冬小麥培育一事極為重要,你可多花些精力在這上麵。”
“如今南北統一,水稻培育也要跟上,你安排人員在南方招募人才,相關事宜逐步開展起來……”
糧食問題不論在任何時代都是重中之重!
隻有填飽了肚子才有精力和閒心去想發明創造,開疆拓土。
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臣遵命!”
賈仲明目光熠熠,躬身應答。
作為《齊民要術》編著人賈思勰的堂侄孫,他很榮幸自己能夠繼承老人家的事業。
如今大周天子這麼重視這部農書。
感激之餘。
他也是不遺餘力地將其發揚光大,造福神州百姓!
“陛下,您看,這就是橄欖核育出的苗。”
“這些是前年的,已有尺高,明年就能移栽了。”
“那一片是去年培育的,寸高的那些是今年出苗的……”
賈仲明指著一大片苗木。
滿臉笑意地說道,言語中透出幾分自豪。
“太好了,這可是寶貝疙瘩,一定要照看好!”
宇文衍喜出望外。
蹲下身去,仔細打量這些茁壯成長的小苗。
橄欖油的好自不必多說。
不但可以食用,製作肥皂、香皂。
還可入藥,用作保健、美容等方麵。
“所有作物的培育,都要詳細記錄,整理成冊,最後彙編成可推廣的種植方法!”
“臣謹遵陛下囑托不敢忘,全都記錄在冊了。”
賈仲明內心對宇文衍無比地崇敬。
一個長在深宮的皇帝,能夠如此重視農業生產,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