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七月。
長安至洛陽段的官員,百姓,商賈們直接炸開了鍋。
禁行了半個月的官道,終於要放行了。
可呈現在他們麵前的官道,卻讓眾人瞪大了雙眼,滿臉的不可思議。
以往坑窪不平,塵土飛揚的黃泥路消失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數丈寬的灰褐色大道。
偌大的官道,比一般人家裡的地麵還要平坦。
長安城,東門外。
此時已經是人山人海,鑼鼓喧天,彩旗飄揚。
人們擠在嶄新的水泥路上又蹦又跳,有的甚至全身趴了下去,用手敲打路麵。
想要看看這種又硬又平的“石塊”到底是怎麼回事!
那些參與過路麵硬化的役力百姓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現在也還沒搞懂,為什麼泥巴一樣的混凝土,半個月後竟然變得如此堅硬?
人群中接連不斷地發出嘖嘖稱奇的聲音。
且不論大家心裡有多疑惑,但明眼人很快就意識到了這種道路的好處。
特彆是那些東來西往的客商,嘴巴都快咧到耳根了。
路兩旁,一邊豎了一塊石碑。
左邊是“功德碑”,記述了修路的前因後果,以及此路的神奇妙用,還有對關鍵人物的頌揚。
其中,“發明”水泥和改造官道的發起者——大周皇帝宇文衍,被一連串華麗詞藻捧上了神壇。
什麼“皇帝禦極,紫微臨凡,神乎其技,聖主仁德,恩澤廣布……”
工部尚書宇文愷,主持修路的右侍郎李春,以及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工匠都有提及。
甚至。
還有諸如“夫百姓者,任勞任怨,歌其不輟之辛勞,傳其不朽之精神”這樣的言辭。
肯定了被征召百姓的辛苦付出。
這絕對是破天荒,前所未有之事。
有些不識字的百姓,聽聞朝廷竟然給予他們如此高的讚譽,感動地淚流滿麵。
更有少數長者直接破防,顫巍著跪地深拜,號啕大哭起來!
道路右邊的石碑則是“長洛官道行車章程”。
一共十條,規範通行車輛的行為準則。
比如,行車靠右走,必須佩戴糞兜,不得縱馬飆車等……
新鮮事物總是能夠博人眼球,喧囂的人群洋溢著一股歡快的氣氛。
這種氛圍在小皇帝駕臨後到達巔峰。
城外黑壓壓跪了一片,高呼“皇上萬安”!
宇文衍一聲“免禮”,雙手虛抬。
圍觀百姓說完“謝陛下”,嘩嘩起身。
翹首望向眼前這位玉樹臨風,意氣風發的少年天子。
臉上儘顯崇敬,激動之色。
工部聯合禮部,為官道通行安排了一個剪彩儀式。
宇文衍也沒有過多廢話,就說了一句:
朕要把這樣的道路修遍全天下!
一石激起千層浪。
引得圍觀百姓群情激動,高呼“皇上仁德”。
與三省六部大佬一同完成剪彩儀式後,宇文衍坐上了他的禦用馬車。
由上柱國、上大將軍王鷹,上儀同大將軍元胄、元威三人為其駕車。
在一陣鑼鼓聲響,鞭炮齊鳴中,第一個駛上全新的官道。
人群中爆發出熱鬨的掌聲,叫好聲。
接著。
郯國公王軌,臨國公顏之儀,蜀國公尉遲迥等大佬的馬車緊隨其後。
小皇帝讓冶鑄司“車工坊”打造的四輪馬車,還在緊鑼密鼓地研製中。
當下乘坐的還是傳統的兩輪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