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阿波覲見
時間進入十一月。
冬小麥的種植麵積進一步擴大。
關中平原,西北,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自耕農自發地改種。
能夠多收一茬豆子,對於地裡刨食的農民來說簡直不要太美好。
當初,皇帝設立農學館,在賈仲明的帶領下大力研究以《齊民要術》為主的一眾農書。
將前人總結出農業方麵的智慧結晶充分運用起來。
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創新。
特彆是把育種作為重中之重,培育更加優良的農作物。
宇文衍弄出來的大棚種植,也在農學館的鑽研下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種植經驗。
反季節蔬菜已達十數種。
不過,暫時還不能普及,因為製作溫室大棚所需的玻璃可是稀罕物。
上善殿。
墨言送來了報業司的統計數據。
大周邸報已經發行到第三期了。
第一期總共發行四十萬份,京城售出十五萬份。
第二期發行五十萬份,京城售出二十萬份。
十一月的第三期也已經出版。
京城各大客棧,茶樓,戲院的評書人,從此多了一項讀報、評報的曲目。
報紙在短短兩月內就展現出極強的影響力。
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談天說地,吹牛打屁的信息來源。
就說這第三期,頭版頭條刊登了滕王和李藥師南征首戰告捷的消息。
並且,對林邑國的來龍去脈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報紙一經發售。
當即在京城引起轟動,朝野內外,議論紛紛:
“這個林邑真不是東西,彈丸小國,竟敢打中原王朝的主意?”
“原來是叛亂之國,還敢侵吞我華夏故土,屬實該死……”
“米粒之光也敢與皓月爭輝,夜郎自大。”
“這李藥師真猛啊,剛剛平定爨氏叛亂,又領兵南征了!”
“他可是陛下的侍讀,滅陳時才14歲就是先鋒將軍了,能不猛麼?”
“要說,最令人敬佩的還是皇帝陛下,你看看他親政後做了多少利國利民的大事……”
“是啊,天下之幸,華夏之幸也!”
“吾皇威武!”
……
如果不是報紙,不要說大周百姓,就是很多官吏都不知道所謂的林邑國。
更不要說其與中原王朝之間的瓜葛了。
隻有讓百姓更多地了解神州大地,激發人們心中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
才能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拓展華夏疆域,實現迷人老祖開疆拓土,天下大統的宏願。
宇文衍翻看著第三期的報紙,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經過前兩期的發行。
歐陽詢和虞世南已經完全理解了報紙的深層邏輯。
兩人本就是腹有詩書文章的飽學之士。
做這個工作簡直就是如魚得水,信手拈來。
報業司招募的人員已達數百人,基本框架已經建立。
招募標準才華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剛正不阿,不畏權貴,胸懷社稷,心係天下,忠君愛國,體恤百姓!
宇文衍不是把報紙當成維護皇權統治,愚弄百姓的工具。
而是希望通過報紙宣揚華夏文明,維護國家統一,倡導執政為民的政治理念。
同時。
也能起到引導輿情,監察百官,對抗世家文化壟斷的作用。
十一月。
初十。
阿波可汗攜家眷、部落貴族,以及仆從、侍衛三千餘人抵達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