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初十。
東、西兩市張燈結彩,隆重開市。
鞭炮聲聲,鑼鼓震響。
大量趕新鮮,看熱鬨的百姓湧進大市。
每市占地相當於兩個大坊的麵積。
市內店鋪林立,倉庫眾多。
兩市各有220行,每行商鋪300餘家,商鋪數以萬計。
舊城的商鋪大多搬遷了過來。
成千上萬的胡商選擇了西市。
他們沿絲綢之路而來的商隊,從金光門入城後,不遠就是西市。
西市周邊的群賢坊,懷德坊,崇化坊,延康坊,光德坊等。
成了胡商最為理想的居所。
不過。
朝廷不會讓他們聚居在同一處坊內。
每坊至少一半是中原商賈或百姓。
這樣。
既能預防胡人聚集搞事情,也能促進民族融合。
巍峨宏偉,氣勢磅礴的新城。
給一眾胡商帶來無與倫比的強烈震撼。
此刻。
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原王朝的強大。
內心的敬佩與認同感,在這種情緒中與日俱增。
商業司衙署設在了西市。
大周商品展覽館就在衙署西側。
裡麵陳列著朝廷對外貿易的商品。
除了成品展覽,還有製作工藝的展示。
當然。
宇文衍特彆交待過。
關鍵性的技術保護也是要有的,不可泄露。
如今。
肥皂,香皂,香水,烈酒,玻璃製品,中成藥等,全都進了展覽館。
朝廷列入了對外貿易商品清單。
這些都是在宇文衍推動下,生產出來的新興之物。
深受胡商,蕃商的鐘愛。
開始源源不斷地為大周賺取豐厚的利潤。
商業司旗下的“華夏嚴選”百貨超市擴大了經營規模。
在東、西兩市各設一處。
搬遷後,開業第一天。
舉行了盛大的酬賓優惠活動。
超市內外,人聲鼎沸。
幾十個櫃台通道,收錢收到手抽筋。
為了提升結賬效率。
超市門口,左右各設一處錢櫃。
消費者可以將笨重的天元通寶在錢櫃換成不同麵額的籌碼。
宇文衍這是利用超市火爆,嘗試推出更為輕便的交易等價物。
為以後發行紙幣打下一定的基礎。
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
也要現實需求的推動。
宇文衍力求把東西兩市打造成商業中心和大宗商品貿易區。
除了東、西兩市。
他還允許在坊內開設店鋪,滿足百姓的日常生活所需。
要不然。
南城百姓想要買個菜,都得橫穿大半個京城。
耗時又費力,實為不妥。
……
隨著權力高層,東西兩市的搬遷。
京城各級官員,以及商賈,百姓也開始陸續遷到新城。
除了皇帝賞賜的府邸,宅院。
其他采用出售,租賃的方式。
戶部依據各坊的位置,宅院大小,建築級彆等因素。
製定了相應的出售價格。
同時,也確定了以舊換新的章程。
補交一定的錢糧,用舊城的房子置換新居。
這不是強製性的。
樂意住在舊城也是可以的,朝廷不強求搬遷。
另外。
也出售各坊的地皮,由購買者自行建造宅院。
不過必須按規矩興建,不能逾製。
作為京師重地,房價肯定不會低。
曆史上中晚唐時期。
每月俸祿錢的白居易,打拚了20年,才買下一座普通宅院。
估計售價兩千貫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