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善離開後。
宇文衍當即召來弘文館館主潘微,以及報業司郎中虞世南和歐陽詢。
此前。
京城設立了文淵閣。
後又在建康設賢文殿。
用於收集,整理,修膳,存放華夏典籍。
以供天下學子翻閱研習。
兩處藏書之所均由弘文館統一管理。
華夏報業司自成立以來,每月發行一期大周邸報。
如今。
報紙已是名聲大噪,倍受歡迎,每期發行量達兩百萬份以上。
通過看報,人們可以了解很多信息。
朝廷政策,軍事戰報,商貿民生,逸聞趣事等。
在宇文衍的授意下。
大周邸報弘揚美德,宣傳宇文衍的執政理念。
華夏民族,國家大義,執政為民,開疆拓土等概念日漸深入人心。
“臣等參見陛下!”
三人進入兩儀殿。
來到茶室,向皇帝見禮。
“免禮,坐!”
“謝陛下。”
宇文衍示意三人茶台前入座,笑著問了一句。
“三位愛卿可聽說了官學會考之事?”
潘微,虞世南,歐陽詢明顯一愣。
他們本就納悶,皇帝突然召見所為何事?
“回陛下,邸報上刊登了,老臣自是知曉。”
潘微拱手應答。
虞世南和歐陽詢更不用說了,報紙都是由他倆主持發行的。
“道試之後,還有會試,所有舉人都可以參考。”
“朕準備成立‘大周皇家學院’,招收會試合格的貢士。”
宇文衍說著。
讓墨言取來一本冊子。
上麵詳細記錄了他的辦學理念,以及一應具體措施。
潘微雙手接過,翻閱起來。
虞世南和歐陽詢起身,站在旁邊觀看。
“陛下,把其他雜學與儒學放在同等地位,妥當否?”
潘微作為南朝名望深重的大儒。
雖不是那種鑽進孔夫子的思想就出不來的腐儒。
但也對其他學術有著與生俱來的偏見。
“潘卿,你會種地否?”
“不知。”
“你會建屋否?”
“亦不知。”
“你會造車輦否?”
“還是不知。”
……
“若是沒有各行各業的雜學,卿等衣食住行何處來哉?”
宇文衍要建的就是一所綜合性學院。
學院不僅有儒學,還有算術數論,農學,建築學,冶煉鑄造,機械學,燒瓷,造紙,紡織等等專業學科。
宇文衍一句話問得潘微啞口無言。
想到皇帝親政後推行的善政。
還有日益繁盛的手工業和商貿活動。
似乎和自己的畢生所學,並沒有多大關係。
“老臣愚鈍。”
“陛下之言如黃鐘大呂,受教了。”
還彆說。
潘微審時度勢,腦子轉得飛快,情商還是在線的。
皇帝能用之人大把。
機會給到自己頭上,若是冥頑不化,那也怪不得他人。
“那便讓潘卿來做這第一任院長,伯施和信本為副,如何?”
“謝陛下隆恩!”
三人拱手長揖,滿心歡喜地應了下來。
宇文衍準備把“大周皇家學院”建在朱雀門左前方的興道坊。
弘文館,報業司,算術館,農學館,天文地理館也搬遷至該坊。
他親自設計了學院的規劃草圖。
細節方麵交由工部左侍郎何稠去完善。
學院以後將培養各行各業的人才。
為國家繁榮昌盛,為華夏民族屹立天下添磚加瓦,發光發熱。
道試和會試都是每三年舉行一次。
首次會試要到三年後。
屆時。
大周皇家學院將招收會試合格的貢士生入院學習。
……
吐穀渾之戰進展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