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三位為何穿的是道袍?”
這屬實令宇文衍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眼見皇帝終於發現端倪。
三女相視一眼,臉上露出了笑容。
“陛下,說來此事還和你有關。”
元樂尚捂嘴輕笑。
陳月儀看到宇文衍疑惑的眼神,開口說道:
“天竺北部,有國泥婆羅。”
“其王聽聞有中原人士身處那爛陀寺,多次派特使邀請。”
“盛情難卻,回國前夕,我等決定應邀前往一觀。”
泥婆羅國,就是後世的尼泊爾。
“陛下,你猜我們看到了什麼?”
尉遲熾繁接過話頭,笑問了一句。
“什麼?”
“我等看到了大周人,宣揚‘凡人道’的方士。”
“數量還不少,有好幾十人。”
這麼一說。
宇文衍似乎明白了。
“凡人道”在道縣“羽化仙宮”生根發芽後,如燎原之勢襲卷整個雪域高原。
近幾年來。
已經開始向西域,以及南麵的泥婆羅,天竺等地傳播。
在第一任天師孫思邈和越王宇文盛的謀劃下。
外出傳教的道士多達數百人。
他們積極宣揚修道積德,修道養性,修道成仙的道家思想。
以道法淨化世人心靈。
以醫道救死扶傷,減輕苦痛。
以武道匡扶正義,懲惡揚善。
每到一國一城。
都會設下擂台。
演示武術功法,接受挑戰。
使得神奇的“華夏功夫”名聲大噪,威揚外域。
另外。
道門中修身養性所推崇的琴棋書畫技法。
更是讓一眾異邦人士感受到中原文化的濃厚底蘊。
三女了解到“凡人道”乃是皇帝力主推行。
很快理會個中深層含義。
三人稍作商議,當即決定改換門庭。
離開天竺後。
便脫下僧衣,換成了獨具“凡人道”特色的道袍。
“你們就這麼棄佛信道了?”
宇文衍也是倍感意外,有些不可置信地問了一句。
“反正都是出家,信佛信道不都一樣麼?”
“就是,了解‘凡人道’後,還是覺得本土教派更為親近。”
“佛曰:放下即超脫。”
“佛本是道,我等早已放下過往,信佛信道皆是修行!”
三人古井無波,言語間頗有幾分超凡之氣。
“‘凡人道’世人皆可信奉,你們可以回歸塵世,生活修行兩不誤……”
宇文衍沉吟一會,開口說了這麼一句。
說來。
三女也是三十不到的年紀。
皇帝這麼說,無疑是給了她們重活一次的機會。
三人一怔。
顯然沒想到皇帝會如此開明。
不過,卻是沒表現出任何情緒波動。
“一切過往皆是雲煙。”
“此行歸來,我等更是心中空明,彆無他想……”
陳月儀看了兩位姐妹一眼,輕聲回道。
每人眼中,都透出幾許欣慰。
“如此也罷!”
“朕在南城修一座‘三聖觀’,供爾等修行之用。”
出於她們原本的身份。
宇文衍表現出足夠的敬重與照顧。
“謝陛下!”
“若是修觀,希望建在秦嶺深處。”
三女相視一眼,元樂尚開口說道。
她們想要遠離塵世,故而不願在京城久待。
“也好!”
“那你們去終南山上挑選一峰……”
宇文衍未作猶豫,當即應了下來。
“你們取回經書,朝廷將給白雀庵頒發立寺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