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洋。
他們測繪出了貫穿諸島的0度緯線,即赤道。
在赤道及以南地區。
觀測到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星象。
這樣的發現令他們興奮不已,繪製了大量的星圖。
並在赤道以南的舊港,訶陵國所在的爪哇島等地,建立了觀星台。
安排人員長期對南鬥星空進行係統觀測。
便於以後航行赤道以南海域時觀星導航所用。
“陛下,這是臣這幾年出海航行記錄的一些資料……”
劉焯喝了口茶。
放下茶杯,指著帶來的幾大捆書稿說道。
吳勇聞言,俯身解開,取了一疊交到皇帝手上。
宇文衍仔細看了幾頁。
正是有關過洋牽星術實際運用的詳細記述。
毫無疑問。
這些內容,對於遠洋航行來說,就是無價之寶。
此前。
宇文衍就讓他利用現有的內容和經驗,編纂了《天文曆書》和《航海手冊》。
供其他船長參考之用。
隨著曆書、手冊不斷完善,已經成了出海必不可少的“航行寶典”。
“太好了。”
“這些可都是寶貝啊。”
宇文衍快速掃視,不時發出陣陣讚歎。
“將手稿交給弘文館,整理成書,印刷出版。”
“書名就叫《士元航海圖誌》吧。”
粗略瀏覽一遍後,宇文衍如是說道。
“臣謝陛下成全!”
劉焯聞言大喜,起身拱手長躬。
著書立傳。
是每一個文人士子的畢生追求。
著作能夠官方出版,已經是大多數人遙不可及的奢望了。
得皇帝以字賜書名,那更是鳳毛麟角,無上榮耀。
“凡大周海船航行所至,命名或樹立主權碑的陸地、港口、島礁等。”
“都要一一彙總,報於戶部,以便朝廷造冊,史官實錄。”
宇文衍回望了一眼身後的輿圖,輕聲說道。
“陛下放心。”
“天文地理館早就製定了相關章程,每發現一處都有詳細記錄。”
“對於民間流傳的稱謂,也有收集整理。”
領地歸屬。
講求曆史沿革,其中命名就是極為重要的一項。
“此次回來,你不必著急離京,好好休養一段時間,陪下家人。”
“正好朕這裡有個設想,你拿去琢磨一下。”
“若是成了,絕對比牽星板更好用。”
宇文衍點頭。
說話間,讓吳勇從禦書房取來一手寫書冊。
是關於六分儀的原理和製作。
六分儀基於反射原理,利用兩麵鏡子將天體的光線反射到望遠鏡中。
通過調整可動臂。
使太陽、月亮、星星等天體的影像與地平線重合。
此時,刻度盤上的讀數,即為天體的高度角。
結合天文曆書現有的觀測數據,便可以計算出當前的經緯度。
如今。
有了玻璃鏡子和望遠鏡等物。
冶鑄司手工車床的零件加工技術也成熟了不少。
材料和技術上,都滿足了製作六分儀的基本條件。
提出這個點子和方向。
就算短時間內製作不出來。
宇文衍也相信,在華夏工匠的無窮智慧下,遲早都能成為現實。
“陛下,此物當真比牽星板好用。”
“好,太好了……”
作為專業人士。
隻是看了一下文字描述,以及宇文衍繪製的草圖。
就確定六分儀肯定更為先進。
劉焯激動萬分。
看向皇帝的眼神充滿了崇敬之色。
他至今都還想不通,陛下從何知曉那些玄奧天文學識的?
看其興奮的樣子。
宇文衍就知道他坐不住了。
賞下錢千貫,絹帛百匹,烈酒十壇,白砂糖十斤,冰玉飾品若乾。
讓他出宮而去。
使團回京後的大朝會上。
朝廷就給劉焯封開國縣公,太史丞。
也算是加官進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