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坡。
位於小西洋西南季風迎風坡。
氣候炎熱,降水豐富,土地肥沃。
非常適合開展農業生產,糧食供給有保證。
此地位於麗水伊落瓦底江)上遊。
河流自北向南貫穿撣國,驃國全境。
麗水又稱大金沙江。
盛產金砂,翡翠。
該地植被茂盛,物種繁密,多金絲楠木。
若是朝廷大力開發經營,一定能夠帶來豐厚的收益。
而且。
由此去往雪域高原南部藏南)乃是最為便捷的通道。
也是“蜀身毒道”前往天竺的必經之地。
後世華夏放棄此地,從長遠來看,是非常遺憾的決定。
宇文衍很清楚。
中原王朝想要對中南半島北部,以及天竺東部,雪域高原南部產生影響力。
江心坡就是無可替代的踏板之地。
因而。
他特意交代陳王,此處必須得拿下。
甚至。
以後他的王府都得從大理搬到這裡來。
將江心坡打造成麵向三地的橋頭堡。
對於南麵的驃國。
懂事聽話,宇文衍也不著急收拾。
若是和高句麗,倭國那般。
那就彆怪大周朝廷不客氣了。
揮王師征其地,徙其民,遷中原百姓實邊,納入華夏版圖。
那樣的話。
從雲南道便可一直通到小西洋。
華夏將在西南方向擁有出海口。
這話放在當下,好似無關緊要。
可在後世,那可是華夏百姓夢寐以求,求之不得的事啊。
宇文衍且不管以後的曆史進程如何發展。
老天讓他穿越過來,那就一定要為後世子孫開疆拓土。
哪怕是留下一個“自古以來”的說辭也是好的。
文明曆史發展數千年。
華夏百姓應該要清楚一個事實。
你強大的時候不去開疆拓土,打下更大的地盤。
不代表他國強大,中原弱小時,也不來欺淩瓜分你的疆土。
華夏之君。
雖說不能個個皆像迷人老祖始皇帝,開疆拓土漢武大帝那般。
但至少每個朝代都應該出這麼一兩個開拓進取之君。
事實告訴所有華夏百姓。
哪怕過去兩千餘年。
後世子孫依然還在享受秦始皇和劉徹背負一世罵名爭取來的紅利。
……
又是一歲年關時。
天元十六年也在熱鬨的氛圍中走到了尾聲。
大周百姓恍然發現。
不知不覺間,他們已經度過了十餘年的安定生活。
雖說自幼帝親政後。
朝廷應對的戰事也不少。
前有突厥犯境,兩國大戰。
以及東北征伐高句麗之戰。
後又發動了滅陳這般南北統一之戰。
接下來,平定交趾李佛子,西南爨氏叛亂。
滅林邑,伐真臘。
吐穀渾,百濟,倭國,先後在大周王師的兵鋒之下灰飛煙滅。
回過頭來看,百姓皆愕然。
大周進行了那麼多的戰事,卻沒有給百姓帶來太大的影響。
唯有統一之戰,感觸會深一些。
官員驚愕後思考。
戰爭就意味著勞民傷財,民不聊生,社會動蕩的現象並沒有發生。
回想近些年來種種。
就會發現,這一切都是當朝天子親政後帶來的結果。
對於大周皇帝的尊崇。
在這樣的思考中不斷被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