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吐蕃道的展望_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73章 吐蕃道的展望(1 / 2)

如今的長安新城。

早已是常住人口逾百萬的國都。

不論是人口規模,城池建築,還是巨城運行、管理。

放眼九天之下,一騎絕塵。

妥妥的天下第一城。

寬闊平坦的水泥街道,綠樹蔭蔭的青石、鵝卵石人行道。

公共茅廁,垃圾站,垃圾箱。

利用石炭取代柴火的煤爐灶。

物美價廉的公共馬車,人拉黃包車。

還有前所未見的兩輪自行車。

數條人工渠引水穿城而過。

解決城內用水的同時,還帶來便利的水路交通運輸。

並在中央瑤池園形成“南、北瑤池”兩處人工湖。

每一樁。

每一件。

都讓一眾使者眼界大開,直呼仙境。

長安城和他們的王城比起來。

還真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無形中。

眾人對中原王朝的認可又加深了許多。

華夏文化悠久璀璨,引領天下的觀念由然而生。

……

在熱鬨喜慶的氛圍之中。

大周百姓興高采烈地度過了天元十七年。

迎來嶄新的天元十八年。

正月十五。

元宵節過後。

各國使者開始陸續離京回國。

象雄王和蘇毗王,以及朝廷任命的一應吐蕃道官員也啟程上任。

宇文衍下詔於青海道,蜀川道征募府兵兩萬。

遠赴吐蕃道治所邏些城。

歸於總管麾下,鎮守雪域高原。

另外。

朝廷撥款一百萬貫,皇宮內庫再出五十萬貫。

工部派遣能工巧匠同赴高原。

按照一級城池的規模營建邏些城。

同時。

給永駐吐蕃道的宇文盛修建越王府。

宇文衍給吐蕃道的發展製訂了詳細的發展方略。

首先便是堅定不移地宣揚“凡人道”,傳播華夏文化。

在羽化仙宮的統領下。

不斷發展“三十六洞天”和“七十二福地”。

以“凡人道”教義,賦予一眾“神山”、“神湖”以神秘色彩。

把雪域高原打造成天下道眾信仰、崇拜的——“聖地”。

在此過程中。

加大對南方泥婆羅,天竺等邦國。

以及西麵吐火羅,河中地區,西突厥。

甚至更遠的波斯,大食,東羅馬等國家、部落的傳道力度。

以“凡人道”投石問路,作為華夏文明向域外擴展的先驅。

其次。

廢除農奴製後,推行均田令。

能夠從事農耕的地區。

朝廷給予農具、技術等支持,幫助其發展農業。

適合放牧的區域,則分配草場。

大幅度降低賦稅比例,實行休養生息之策。

宇文衍相信。

此舉一定能夠獲得雪域高原百姓發自內心的感激。

大周天子讓他們擺脫農奴身份,從此獲得自由身。

雖說封建社會的自由身也受諸多限製。

但比起毫無人性的農奴製來,那就是天大的再造之恩了。

再者。

就是大力發展商業貿易,扶持當地相關產業。

這些年來。

象雄、蘇毗二部,和中原的商貿中嘗到了甜頭。

其中。

犛牛製品:包括活犛牛,牛肉乾,皮革,酥油。

以及良馬,氆氌,薩樂香,玉石等。

是最為主要的幾種貿易商品。

氆氌是一種羊毛織物,是雪域高原傳統衣著材料。

紡織而成的床毯,地毯,深受中原富貴人家的鐘愛。

產於高原上的良馬,被認為是古“秦馬”。

即後世所說的“河曲馬”。


最新小说: 魯魯修淩駕於諸天 混沌天靈 背靠大理寺發放手工活 諸天領主 主播失憶後:大佬們全都火葬場了 八零草台科研班子作妖日常 綜藝:我人氣不行,但我氣人很行 資本家小姐覺醒,掏空家產去隨軍 盜墓:不是吧,高三生也盜墓? 我養出來的影帝向我表白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