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十。
高句麗王城之外。
大周營寨一座接著一座,一眼望不到頭。
五日前。
四路大軍先後抵達平壤,於城池三裡外形成巨大的包圍圈。
秦王宇文贄,周羅睺,蔡王宇文兌,楊素。
以及李靖,李淵,秦瓊,劉仁恩等將領齊聚一堂。
“蔡王,你們這南下的速度夠快啊,咋從河北到遼東就走了快小半年呢?”
李靖來到宇文兌麵前,大大咧咧地給了他一個熊抱,打趣道。
作為皇帝最為器重的軍中翹楚。
李靖和四位小王爺的關係相當不錯。
“明知故問,藥師,本王看你皮癢癢了。”
眾將聽罷,全都暢懷大笑起來。
內心無不喜歡皇帝這種蔫兒壞的性格。
“六郎,陛下讓你救援靺鞨,彰顯天朝大義。”
“遠水救不了近火,也是沒辦法的事,這就是靺鞨的命數。”
“如今,高句麗王城被圍,也算是為靺鞨報仇血恨了……”
秦王宇文贄拍拍宇文兌的胳膊,嘿嘿笑道。
“王爺所言甚是。”
“靺鞨質子請求納土歸朝,陛下設吉林道,接納靺鞨加入華夏民族。”
“從此,靺鞨百姓的生活水平必然大幅度提升,也算因禍得福了。”
遼寧道總管賀若弼最為清楚陛下經營東北的策略。
對於朝廷新設吉林,黑龍江兩道,感觸比其他人更為深刻。
“輔伯,那個乙支文德真在你們手上?”
獨眼神將周羅睺懷抱酒壇,和賀若弼碰了下,出聲問道。
“哈哈,公布兄,比真金還真,不信你問蔡王。”
賀若弼一聽頓時笑開了花。
“那太好了!”
“這老小子可是高句麗二號人物,說不定可以利用一下。”
看到宇文兌點頭,周羅睺喜出望外。
眾將把酒言歡,當是各路大軍會師平壤城的慶功宴了。
李淵和秦瓊跟在李靖身後。
兩人雖說倍受皇帝所重,但在一眾功勳大將軍和王爺麵前,還是有些人微言輕。
李靖知道陛下希望他倆能夠成長為獨當一麵的將領。
因而,特意帶到眾將麵前一一介紹。
李淵和秦瓊感受到李靖一番好心,眸光中滿是感激之色。
李淵出身顯貴,承襲祖父李虎唐國公爵位。
若不是與楊家實在親戚這層關係所連累。
李家在關隴貴族中的地位絕對是位列前茅的。
陛下看重李淵,大家都不覺得奇怪。
倒是名不見經傳的秦瓊,得天子垂青,令人覺得匪夷所思。
“叔寶叩謝秦王。”
來到宇文贄麵前,秦瓊雙膝跪地,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
如果說秦叔寶是千裡馬,那秦王就是他的伯樂。
對其有知遇之恩。
正是秦王將他帶進軍中,留在衛隊培養數年
也是秦王將其舉薦給陛下。
這才有了自己的魚躍龍門,蒙受君恩。
有了如今征戰沙場,建功立業的機會。
因而。
他對秦王的感激之情是發自肺腑的。
“免禮!”
“這是你的機緣,本王無心之舉,不足言謝。”
楊素和周羅睺早在滅倭戰場上就見識過了秦瓊的風采。
對這個年輕人印象深刻。
隻有賀若弼是第一次見。
聽到陛下親自召其進龍武衛,並且一同晨練。
後又讓其擔任東宮六率將軍,負責太子安全。
賀若弼原本不以為意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轉變。
得到陛下如此恩遇的年輕人。
肯定有其過人之處,以後必然揚名立萬,飛黃騰達。
“藥師,聽說陛下讓火器營帶來了飛天器物?”
宇文贄示意秦瓊起身後,兩眼發光地湊到李靖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