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球航行出發前。
宇文衍就特彆交待過,讓他們抵達赤海後一探究竟。
後世,這裡以人工開鑿的蘇伊士運河連通。
成為最為繁忙的商運航道。
有專家表示。
在遠古時期,海平麵更高,這兩處海域可能是相通的。
“回陛下,南北海域有陸地阻隔。”
“臣和郢王與天文地理館的人員親自探查、測繪過。”
“隻需開鑿一條三百裡左右的運河,即可連通兩處海域。”
“隻是沿途遍布黃沙,開挖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劉焯嘴上說著,心裡卻是詫異不已。
疑惑陛下怎麼會對西洲之地如此熟悉?
“三百裡,好啊。”
宇文衍聞言大喜。
生活在這裡的古埃及人,就算再傻也能意識到這條運河通道的重要性。
然而。
幾千年的曆史長河中,這條運河始終處於幻想之中。
由此可見。
在古代,西方的生產工程水平是極其低下的。
否則的話。
被西夷吹噓得牛逼哄哄的亞曆山大,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等。
怎麼可能不把這麼一條政治、經濟意義極高的運河開鑿出來?
說白了。
就是沒有這樣的技術和能力。
區區三百裡。
和長安至黃河的漕渠距離相當。
放在“華夏基建狂魔”眼裡,就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個運河工程罷了。
和宇文愷正在開鑿的京杭大運河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兒科。
既然不能從赤海直通北西洲地中海。
船隊隻能向南航行,繞過南西洲非洲)最南端的岬角。
在後世,那裡有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好望角”。
在抵達這個岬角前。
船隊沿著南西洲東海岸向南航行。
行駛一半距離。
在陸地東南方向七八百裡處海麵上,有一座大島馬達加斯加)。
船隊環島一周,測量經緯,覓得一處天然良港靠岸登陸。
島上生活著一些原始部落。
其中以“巴葛曼”和“馬爾加什”部落最為強大,人口達數千人。
陌生人登島,未知的恐懼令土著部落敬而遠之。
甚至嘗試投擲木矛和石塊驅離外來者。
劉焯等人拉出沿途從南西洲招募的通譯,進行溝通。
能聽懂個三四成。
這時。
從大食半島,天竺陸地和獅子國,以及南洋招募的幾個通譯站出來。
說是能聽懂兩三成。
幾人湊在一起,竟能相對順暢地交流起來。
想來這個島上的土著,是從南西洲陸地渡海而來。
還有一些從大食半島,以及小西洋東、北部的南洋諸島、天竺等地漂洋過海來到這裡的。
經過一番交流。
加上船隊展示武力震懾,又施以精美物品撫慰。
震驚之餘。
得到好處的各部酋長率部臣服華夏天朝。
冊封,賜印。
因島嶼形似流求,且十五倍於它。
船員一致同意,命名為——大流求島。
隨後,立碑刻字,宣示主權!
在有實力就能開疆拓土的背景下。
這樣的地方發現了還不納入版圖,肯定要被後世子孫指著脊梁骨罵:
老祖宗不乾正事!
島上植被茂盛,多紫檀、玫瑰木等名貴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