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衍拍拍兩人的肩膀,不無驕傲地說道。
“謝陛下成全!”
劉焯和郢王沒想到陛下竟然如此高看。
感動之餘也是欣慰不已。
皇帝這番話,算是給此次航行的功績定調了。
“探索東洲後,那裡的殷墟商人後裔現狀怎樣?”
“是不是南、北東洲均有分布?”
“文明發展程度如何?”
華夏民族遺民生活在東洲的事情被證實後。
宇文衍心中就已經把那裡劃入華夏版圖了。
作為華夏天子。
那些殷墟商人後裔和神州百姓一樣,也是他的子民。
聽到皇帝問話。
劉焯和郢王把他們了解到的所有信息詳細敘述了一遍。
“回陛下,東洲之地廣袤無垠,原始難行。”
“我等離開之時,探索不到百分之一二。”
“所到之處,大多有殷墟後裔傳承的部落,數百,數千人不等。”
“宜居之地部落較多,采取鬆散聯盟的方式共處。”
“皇兄,我等離開華夏群島後,留下近百天文地理館的人員和一千戰兵。”
“他們會繼續探索東洲之地,等待我朝船隊再次抵達。”
宇文衍認真聽著,眉眼中滿是笑意。
……
船隊離開華夏群島後。
沿著南東洲東海岸向南航行。
一路上走走停停。
不時靠岸登陸,進行狩獵、取水,探索、測繪近海陸地。
一塊塊主權地碑立起。
一個個漢字名稱、經緯坐標記錄在冊。
一段段記事銘文被鐫刻在山崖巨石之上。
行駛至南東洲最南端的岬角。
將此地取名——“殷地歸角”。
南麵的海峽則稱——“殷地歸海峽”
此地海況複雜,航道不明,且氣候反複無常。
幸運的是,船隊通過時海麵微風習習,風光大好。
通過海峽後。
轉而沿著西海岸向北航行。
南東洲西部,一條山脈安第斯)自北向南綿延近兩萬裡。
海圖上,宇文衍將其標注為“青龍山脈”。
由於此條山脈的存在。
使得西海岸形成一條南北近八九千裡,東西寬不到四百裡的狹長地帶。
這麼遠的距離,相當於從黑龍江道至交趾郡。
這裡。
同樣生活著殷墟商人的後裔。
大大小小數百個部落,散布在這條絲帶般的土地上。
船隊海陸並進。
對這處狹長地帶進行探索,測繪。
並與當地各殷墟後裔部落進行同族相認。
半年後。
船隊向北航行至連接南、北東洲大陸的狹窄地峽。
並與留守在那的戰兵會麵。
相對於廣袤無垠的南、北東洲。
這處寬度不足百餘裡的地峽實在太過纖細。
被船員稱之為——“蠶絲地峽”。
後世。
這裡人工開鑿了一條運河。
使得往來船隻不用再繞道南東洲最南端的海峽。
船隊在此休整十天。
調轉船頭,返回中部西海岸。
準備從那裡橫跨滄溟宗太平洋),返回中土。
在東洲探索的一年多時間裡。
對生活在這裡的部落有了個大概的了解。
除了殷墟商人後裔部落,還有更古老的土著部落。
都是黑發黃膚、黑眼睛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