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看著宇文弘眸眼閃著亮光。
笑道:
“回太子,那是當然。”
“高句麗的箭矢根本夠不著,那場麵,簡直就是單方麵屠殺!”
“還沒等大軍攻城呢,城內就已經亂成一鍋粥了。”
“哇,太厲害了。”
“有此神器,大周軍隊所向披靡,誰敢爭鋒?”
“就是,就是。”
“太子,以後我等隨你出征,誰敢閉城不出,高掛免戰牌,就用熱氣球飛天轟他!”
……
蘇定方,侯君集,程咬金,杜如晦,尉遲恭,長孫無忌,李德謇一眾侍讀神情振奮。
你一言我一語說個沒完。
年長些的高士廉和房玄齡,也是滿麵笑容地站立一旁聽著。
這些十幾歲的孩子。
放鄉下正是上樹掏鳥,下河摸魚,打野戰,偷瓜果的調皮年紀。
對於戰爭一知半解,卻是無比神往。
作為太子侍讀,都是天之驕子,腦瓜都好使。
“好了,你們還小,好好讀書,勤練武藝。”
“陛下可是說過,若沒幾把刷子,上戰場就是去送死。”
“快,圍著校場跑十圈……”
秦瓊除了統領六率護衛軍。
平常也督促一眾侍讀訓練,修習武藝。
秦瓊話音落下。
所有人全都跑了出去,沒敢有絲毫忤逆。
大家羨慕秦叔寶的武藝,也敬重他的為人。
何況,太子都乖乖聽話,他們哪敢說半個不字。
如今。
太子弘每天和宇文衍一起晨練一個時辰。
回到東宮,再有一個時辰的訓練時間。
當然,不是一直不停的練,中間會有休息。
否則,就算是成年人也受不了連續兩個時辰的訓練。
……
時間進入臘月。
關中的天氣日益寒冷起來。
隨著棉花的年產量越來越高,以及華夏商行從西域運回來的棉布。
除了朝廷軍需特供。
棉製品開始在京城普及開來。
棉靴,棉褲,棉大衣,棉帽,棉手套等過冬衣物,深受京城百姓追捧。
不過。
在宇文衍看來,這還遠遠不夠。
他希望普通的百姓也能穿得上、用得起棉製衣物。
若是單純依靠神州大地的產出,可能難以實現。
但隻需把海外領土開發利用起來,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南瞻部洲道,西牛賀洲南道,東勝神洲南、北兩道。
都可以開墾出大量的土地,用來種植棉花。
如此一來,
中原便可源源不斷地得到棉布供應。
使得普通百姓也能消費得起棉製衣物。
陸上絲綢之路日益繁華,讓常駐京城的胡人越來越多。
以商賈及其眷屬為主,還有使館官員,留學生。
大多來自東、西突厥,西域諸國,昭武九國,和波斯。
也有部分自南洋諸國、天竺、獅子國的商賈。
隨著絲路的不斷發展。
自敦煌以東,河西走廊沿途出現了大大小小胡人聚居點。
在宇文衍的授意下。
專門負責河西商貿事務的裴矩,為聚居地胡人製定了“規矩”!
首先便是遵守《大周律》,違者依律論處。
想來中原賺錢,就得守華夏的規矩。
其次是尊重華夏文化,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傳教活動。
再有。
胡人可以為地方官府做事,但不得為官。
最後就是胡人不得養私兵!
宇文衍很清楚。
對於外來者,你給得越多,他就會要得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