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
這些貿易船隊往來中土和南洋諸島的占大多數。
隻有少部分穿越“通夷海峽”,前往天竺,獅子國。
隨著“中西商行”和“昆侖商行”的設立。
以後。
世家貴族和民間的船隊,也將出現在波斯灣和西洲之地。
……
船隊在屍羅夫港短暫休整後。
離港繼續航行至波斯灣北部。
這裡是弗利剌河幼發拉底)的入海口。
入海口西岸,有一個波斯附屬小國——烏剌。
其實就是一個人口數千的城邦。
船隊停靠烏剌港,使團轉乘小船北行兩日。
抵達另一個城邦——末來國。
到了這裡,弗利剌河中上遊河段便不能行船了,須改走陸路。
由此可見。
生活在兩河流域的土著居民,完全沒有人工改造河道以通水運的概念。
或許有想法,但沒有完成大型工程的工具和能力。
當然。
還有個重要因素。
那就是該河的水量小,不足長江的百分之一。
且流經沙漠區域,蒸發量大。
因而,隻有下遊河段才能勉強行舟。
從末來國到波斯王都泰西封,兩地相距千裡。
比長安至洛陽的路程稍遠一些。
使團抵達泰西封。
波斯王庫思老二世攜文武百官,以及大周使館人員出城迎接。
天元十年。
霍爾木茲四世歸天,庫思老二世繼承王位。
在前波斯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了與大周的商貿往來。
往來陸路絲綢之路上的商隊絡繹不絕。
兩國每年貿易額保持在一千萬金幣以上。
折合一億銀圓或天元通寶。
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意氣風發的庫思老二世雄心勃勃。
對東羅馬展開了大規模的進攻。
開啟了此前二十年輸多贏小的複仇之戰。
企圖恢複“波斯古帝國”時強盛的榮光。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
本就眉來眼去的東羅馬和西突厥,關係進一步拉近,一同對抗波斯。
曾經。
西突厥和波斯在東、西兩麵都存在共同的敵人。
西邊麵臨東羅馬東擴。
東麵,有夾在兩者之間的共同敵人——嚈噠人白匈奴)。
雙方一拍即合,結成軍事聯盟。
並且通過聯姻,加強彼此間的親密關係。
庫思老二世便是西突厥公主與波斯王所生。
達頭可汗是他的親舅舅。
但是。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
557年。
也就是大周立國那一年。
波斯和突厥聯軍圍攻位於河中的嚈噠都城布拉哈。
戰爭結束後,雙方瓜分嚈噠的勢力範圍。
在拔汗那的歸屬問題上爆發了激烈爭執。
波斯王庫思老一世和他老丈人突厥西部可汗室點密互不相讓。
突厥人一怒之下,單方麵撕毀盟約,強行渡過藥殺水。
將原本歸於波斯的部分地盤強行占領。
河中地區昭武九姓的粟特人從此成為突厥人奴役的附庸。
波斯王大發雷霆。
下令捕殺波斯境內的突厥人。
同時切斷從河中地區通往東羅馬及北西洲的商貿通道。
從此,雙方徹底決裂,親家變死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