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些自告奮勇,甘願背井離鄉奔赴海外的拓荒者。
朝廷給予了豐厚的賞賜。
首先便是給了每家一筆不菲的錢財。
另外,給予一定的稅賦減免。
有孩子的,朝廷負責就讀官學的一切花費。
有能力考到皇家學院,朝廷都會負責到底。
沒有拖家帶口的駐守戰兵。
朝廷會把百濟、倭國、高句麗三國的女人送一批過去。
萊王宇文衎永駐南瞻部洲道。
朝廷就給安排了一萬女子前往,以便駐守戰兵安家立業。
為了將華夏文明的種子播撒至每一處陸地。
宇文衍必然將“移民大計”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
並且代代相傳。
數十年。
數百年。
甚至上千年!
……
第三、第四艦隊抵達天府河入海口休整。
補充淡水和食物後。
向北過赤道角,經北航灣至南西洲西北海岸。
此次艦隊沒去地中海。
而是沿著第一次環球航行的路線橫跨大西洋,直至華夏群島。
隨行的一樣有吏部任命的官員,礦匠,農學館人員,移民,戰兵等。
當初。
劉焯,宇文術和徐輝他們從東洲返回中土時。
有百餘名殷墟商人後裔隨船回到祖地。
從揚州到長安。
沿途看到了一切,令他們激動萬分。
後來,又去了鄴城。
他們的祖先生活過的地方。
在那裡,聽到了鄉音,感受到了土地的親切。
在皇帝的授意下。
禮部專為他們設壇祭天,舉行盛大的認祖歸宗儀式。
追根溯源,確定姓氏宗祠,寫入族譜。
毫無頭緒者,則由禮官、史官提供殷墟常見姓氏,自行選擇。
姓氏家族傳承,是華夏文化不可或缺的標誌之一。
當他們捧著譜族和祖宗牌位返回東洲,恭敬地獻給各自部落族長。
民族的紐帶在這一刻接續上了。
對於東勝神洲南、北兩道。
一樣采用郡、縣治理,與神州大地彆無二致。
在神州移民同胞的照拂下。
殷墟商人後裔很快就能找回祖宗文化根源,綻放華夏民族智慧。
如此一來。
東洲之地就算是真正納入了華夏版圖了。
“士元,三郎,朕送你們一樣好東西!”
宇文衍說著,示意墨言從一旁的架子上取下兩物。
物件長約一尺半,用手指粗的觀音竹製作。
兩頭裝以金飾。
一頭略細,一頭呈鬥狀。
竹竿上還用紅繩係了一個小綢布袋。
“陛下,此為何物?”
劉焯和宇文術拿在手上打量一番,看不出所以然來。
“看看布袋裡的東西。”
“咦,這是煙草?”
兩人打開袋口,立馬聞出了味道。
“此物稱之為煙鬥,袋中便是煙葉切成的煙絲。”
“試試,把煙絲放煙鬥裡點燃即可……”
他們環球航行回來,便迷上煙草的滋味。
每天不吸上幾口,總感覺少了點啥!
種子交給農學館試種,取得成功。
宇文衍更下令建造了一個煙草工坊。
對煙葉進行烤煙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