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上麵派人來到易科,對公司進行全麵考察。
很全麵,很細致。
從展覽區的物品擺放,到員工的精神麵貌,從廁所的衛生狀況,到走廊的照明亮度,無一不被仔細審視。
三個人,三個小時,提了三十多條整改意見。
要不然人家是吃這碗飯的呢。
不過,既然人家提出來了,那就改唄。
於是,整個易科員工又吭哧吭哧的動了起來。
李立文見狀,拍了拍曹建林的肩膀:“辛苦你了,老曹,我回去繼續寫東西了。”
曹建林點了點頭:“好,你回去吧。這裡我盯著就行了。”
“對了,這個月大家都辛苦了,飛哥,通知下財務的張總,給大家發個獎金,也算是慰勞大家這段時間的努力。”李立文補充道。
孫繼飛聞言,樂了,對著李立文猛地點頭:“好的,文哥。”
安排完工作後,李立文便離開了公司,回到家裡。
距離上一次發新書,已經快過去兩個月了,但是到目前為止,他對於下一本要寫什麼書,依然沒有想法。
係統中現在是有很多書,而且他現在也有很多積分可以抽取新書,但是書越多,也就更陷入了選擇困難症之中。
李立文坐在書桌前,眉頭緊鎖,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鍵盤。
目光逐漸聚焦在一部作品上。
貌似,好像,可能,也許……這本書,能讓他二獲諾貝爾文學獎吧……
在地球的文學史上,有這麼一本書。
這是一部構建於過去、現在與未來循環往複的象征性框架之上的現代神話。
它以一種獨樹一幟的筆法,巧妙地將現實與幻想交織在一起,融入了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元素,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並展現了一個充滿瑰麗想象的世界,成為了魔幻現實主義流派的巔峰之作。
這部作品通過一個家族的傳奇故事和一個小鎮的興衰,映射了一個大洲一個世紀以來的社會變遷和人性的複雜。
字裡行間,充滿了內戰、黨派鬥爭、帝國主義侵略等社會矛盾,以及人民的苦難與抗爭。
此外,人類的愛、欲望、孤獨、權力等複雜情感和人性的多麵性,通過家族成員的不同經曆,被展現得淋漓儘致。
個體在命運、曆史麵前的無奈與掙紮,以及人類存在的孤獨本質等永恒主題,都在這本書中被剖析得淋漓儘致。
在第一次讀這本書時,李立文便被裡麵富有地區色彩的姓名整懵了。
這t也太難讀了吧。
動輒七八個字,十幾個字的名字,關鍵是名字還非常的相似。
在寫作手法上,李立文也感到極度不適應。
故事視角頻繁轉換,這邊還在敘述一個情節,那邊的故事突然跳轉到另一個場景。
這邊正進行人物的內心獨白,那邊又穿插著神話和宗教典故。
小說的情節更是一個接一個交替出現,缺乏一個圍繞一兩個人物的連貫故事線,沒有一個貫穿始終的主角。
取而代之的是不斷輪換的男性和女性角色。
而且,這本書采用了倒敘與插敘相結合的敘事結構,仿佛將讀者置於一個多維的時間空間之中,這使得李立文一度想要放棄。
不過,好在他堅持了下來。
為了讀懂這本書,他特意做了大量的筆記,梳理人物關係和情節發展,通過小說中的時間線,畫了一個關於那個家族的時間軸,再通過時間軸,做了一個人物關係的思維導圖。
然後,他悟了。
wc,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
td,這個人的腦子是怎麼長得!
仔細看這本書就會發現,在書中,男性角色就是重複著用“奧雷裡亞諾”“何塞”“阿爾卡蒂奧”命名,女性角色就是用“阿瑪蘭妲”“蕾梅黛絲”命名。
經過李立文的分析,他發現這些名字的重複並非隨意,而是作者刻意為之,用以象征家族命運的循環與輪回。
在小說中,“阿爾卡蒂奧”這一名字通常與放縱和隨性的生活態度聯係在一起。他們對生活的控製欲、情欲和物質欲表現得淋漓儘致。相對地,“奧雷裡亞諾”則代表了執著、堅韌和孤僻的性格,他們往往沉悶壓抑,且在故事中鮮有後代。
然而,在第四代中,雙胞胎兄弟阿爾卡蒂奧第二和奧雷裡亞諾第二的性格卻與上述典型特征相悖。阿爾卡蒂奧第二顯得更為沉悶和孤僻,而奧雷裡亞諾第二則表現出更多的放縱。這種性格上的反轉可能源於他們從小被互換了身份的奇異命運。
在女性角色中,“阿瑪蘭妲”通常對愛情有著深刻的執著,甚至不惜愛上自己的侄子。
而“蕾梅黛絲”則往往在故事中早早的就死去了。
從這裡,就能看出來,類似的名字,其人物性格和命運也往往驚人地相似。
作者采用這樣的名字,就是為了通過這種重複與相似,強化家族命運的循環與宿命感,使讀者在紛繁複雜的角色關係中感受到一種曆史的厚重與輪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