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石頭還有嗎?”阿樹仔細觀察著手中的石頭問。隻見石頭圓溜溜的,很是光滑,和河裡的普通石頭沒什麼區彆。
“我有,這些我都沒舔過。”旁邊的長老趕緊從鹿皮袋中掏出幾塊石頭。獻寶似的送到曾樹麵前。
“你沒舔過不代表其他動物沒舔過哇。”阿樹腹誹道,一臉糾結地接過石頭,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還是忍不住舔了一下——齁鹹,還有一點苦澀,感覺舌頭沙沙粉粉的,就像舔了一嘴砂。
看來要抽空去大力湖看看了。
聽了老酋長他們的介紹,曾樹算是明白了。大力湖其實就是個鹹水湖。大力湖隻有入水口沒有出水口。
雨季時,雨水把山穀兩側山上土壤裡的鹽分帶了出來,通過小溪流到下遊的湖裡
。因為溪流水量少,湖麵又寬闊,水分蒸發很快。雨季時,水分蒸發的速度還趕不上溪水流入的速度,大力湖還能維持有水的狀態。
但到了旱季,溪水一斷流,大力湖的水很快就乾涸了,而鹽分卻留在了湖底。
長年累月的,湖底的鹽分越積越多,所以每年溪水一流進湖裡就變成了鹹的。而到了旱季時,湖底就會變得白花花的一片。
估計若乾年後,就會像死海一樣,湖水越來越鹹,鹽分越來越高,高到人掉下去都能浮在水麵上吧。
可惜鹽的儲量不夠大,不然旱季時都可以直接從湖底打撈鹽。
這可是個取之不儘的寶藏啊!要真這樣就好辦多了,因為鹹水煮鹽是最沒技術含量的。
隻要在湖的入水口建一個小木城寨,人在城寨中居住以防野獸襲擊,從小溪裡取生活用水,從遠離入水口的湖裡取水煮鹽。到了秋冬季沒水了天冷了人就可以回來。
在冬季圍獵時還可以作為落腳點。當然時間得排在開春雪化了之後。這段時間就用這些石頭將就著吧。
講完大力石,老酋長開始介紹起部落居民情況。
“部落總人口960人,其中行動不便的傷殘人員和老年人有280人,男女青壯約500人,沒有勞動能力的幼小兒童近200人……”老酋長講得很細。
“全部落隻有這麼些人嗎?”阿樹打斷問道。人口確實少了點,和後世相比,隻能算個小村子。
“相對叢林裡的其他部落,我們百草部落算很小的部落了。
因為我們地裡的產出和山林裡的獵獲不足以支持我們養活太多的人。
而這附近的藥材又特彆豐富,而製藥又是我們百草部落最擅長的,我們無法舍棄這祖祖輩輩改造出來的天選之地,遷到其他地方去。
所以在幾百年前,經過長老會深思熟慮後,部落分出了一部分人,遷到了藥王河上遊的黑石山附近,以緩解部落的人口壓力,因為靠近黑石山所以叫黑石部落。
那裡有廣袤的土地可以種植糧食,附近的獵物也不少,可以養活很多人。
之後的時間裡,隻要部落人口超過了一千五,部落就會分離出一批人,遷去黑石部落。
最近一次大遷移是在十年前,現在黑石部落已經有四千多人了。”老酋長詳細地說著部落人員的情況,並解釋了黑石部落與百草部落的淵源。
“所以說黑石部落和我們百草部落是兄弟部落。現在黑石部落的酋長,按輩分來講是你的堂哥。我們平時相互之間交流的也很多。
黑石部落也是離我們最近的部落。”另一位長老補充道。
“黑石部落的權杖和我們的一樣,也是一把長柄黑石錘,隻不過錘頭小一些。”老酋長繼續道。
“這是塊鐵隕石。”阿樹摩挲著手中的長柄石錘說。
“這是星星石!”大祭司立馬糾正道。
“這星星石是從哪裡來的?我們有很多這樣的星星石嗎?”阿樹對鐵隕石的稱呼無所謂,叫星星石也很貼切,他更關心的是能不能找到更多的星星石。
“這星星石是我們的祖先傳下來的,隻有這兩塊!據說是天上的星星隕落後變的。”老酋長想了想說。
“不,星星石是先祖們在部落東邊的星落山穀裡撿到的。”掌管部落曆史的大祭司立馬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星落山穀?”眾長老疑惑的問。
“星落山穀距離部落不遠,就在我們部落獵場的邊緣,大雪封山也能走過去,隻有小半天的路程。”其中一位長老小聲的向曾樹解釋。
“星落穀我們都去過,但沒聽說和我們部落的權杖還有關係呀!”老酋長也說出了自己的疑問。
“以前的老人都知道星落山穀的由來,但是因為年代的久遠,老人們慢慢遺忘了。如果其他老人不說,我也沒說,你們也就不知道了。
等若乾年後我不在了,星落山穀的由來就變成了未解之謎。”大祭司歎了口氣無奈的說。
這就是曆史通過口口相傳的弊端啊。沒有形成文字記錄,很多事情傳著傳著就沒了。曾樹開設文字掃盲班的想法又更迫切了。
“星落山穀是星星的墳場!”大祭司認真的想了想後,說出了一個驚人的傳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