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碼頭,可以說是揚州最熱鬨的地方之一,商賈雲集,船隻往來如梭。
時值春日,陽光明媚,微風拂麵,楊柳依依,更添了幾分江南水鄉的柔情與雅致。
賈璉和黛玉從神京到揚州走的是京杭大運河,從神京出發,經天津、德州、聊城、濟寧、徐州、淮安,最後到揚州。
揚州城外,大運河畔。
一座規模宏大的碼頭矗立於此,青石鋪就的台階延伸至水麵,兩旁是錯落有致的木質貨棧與客棧,簷角飛翹,雕梁畫棟,儘顯古樸與奢華。
碼頭上,各色人等穿梭其間,有身著錦衣華服的商賈,有肩扛手提的搬運工,還有身著布衣、神色匆匆的旅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解決完揚州鹽商的事,賈珠正好空閒,林如海又沒辦法親自來接,便隻能拜托賈珠了。
沒一會兒,賈珠就看到一艘掛著賈字旗的船隻正在緩緩靠岸,甚至還看到了站在橋頭四處張望的賈璉。
賈珠帶人打馬上前,迎接船隻靠岸。
沒一會兒,眾人棄舟登岸,經過半個多月的長途跋涉,總算是接觸到了地麵,人都晃晃悠悠的。
賈珠問道:“璉二弟,此行可還順利?”
賈璉答道:“還算順利,就是太枯燥乏味了些。”
賈珠又對黛玉問道:“林妹妹,可否感到不適,是否先在碼頭休息片刻?”
黛玉道:“多謝大哥關心,還是先回家吧。”
賈珠道:“姑父身體已經大好,妹妹不用擔心。”
然後便打發了轎子和拉行李的車輛來,讓黛玉先上轎子,然後安排隨行的小廝們儘快卸貨。
轎子裡,賈珠為黛玉準備了揚州小吃,三丁包子、千層油糕、翡翠燒賣、豆腐卷和蔥油酥餅等。離家這麼多年,怎麼能不懷念家鄉的味道。
賈珠對賈璉道:“二弟,此行我有兩點要囑咐你。第一,不能收彆人的錢;第二,不能帶不該帶的人回神京。”
賈璉道:“大哥,放心吧,你的話我一定記在心裡。”
“你記著就好,另外,和甄家的人保持距離,你把握不住。”
賈璉問道:“大哥,你已經去過甄家了?發現了什麼?”
“去過了,甄家肯定不簡單,你記著彆被他們賣了,還幫著數錢就行了。”
黛玉是回來看林如海的,走的倉促,行李並不多,沒一會兒下人們便搬完了。
賈珠和賈璉在前麵騎馬開路,黛玉和丫鬟嬤嬤們則坐在後麵的轎子裡。
林如海雖然身體不便,但早早就在門口等候了,幾年沒有見到小棉襖了,生病期間尤其想念。
賈珠先帶著賈璉拜見姑父,然後就給他們父女留下相聚的空間,這麼多年不見,想說的話,一時半會兒肯定說不完。有些話,當著外人的麵也不好說。
賈璉是第二次來林府了,上次賈敏逝世的時候,來過一次。這小子,比賈珠還熟悉林府,壓根沒把自己當外人,自顧自就安排下人收拾臥房去了。
賈珠讓林管家去把揚州最有名的大廚請到家裡來,算是為他們接風了。
直到晚飯的時候,林如海才和黛玉從書房出來,雖然黛玉眼睛腫成了小包子,但心情明顯輕鬆了很多。
林如海道:“賢侄,多謝你這幾年對黛玉的照顧了。”
賈珠答道:“姑父不必見外,作為大哥,照顧妹妹自然是應該的。”
黛玉行禮道:“多謝大哥救我爹性命。”
賈珠道:“都彆謝來謝去了,再謝菜都冷了。”
眾人這才開宴。
來了揚州這麼久,賈珠還沒正經吃過揚州菜,每天都是在運鹽使司對付一口就行。
這大廚水平還不錯,每道菜都做的有模有樣。揚州鹽水鵝、蟹粉獅子頭、三套麻鴨、鬆鼠鱖魚、扒燒豬頭、清炒蝦仁,道道都是揚州味道。
飯後,賈珠一直覺得把什麼事情忘了,這才想起來,林如海的二姨太還沒想好怎麼處理。
賈珠問道:“姑父,你準備怎麼處理二姨太?”
林如海道:“她也是個可憐人,就把她放了吧。”
賈珠道:“吳家已經抄了,如果她要找兒子,不一定還能找得回來,明天讓她去運鹽使司問問被關押的吳家下人吧。”
要說對錯,二姨太肯定有錯,而且差點就釀成大錯,但這並不能全怪她,她隻是工具。而且,殺不殺她,並沒有任何意義。
就像有人用一把刀殺人,有罪的是人,而不是刀,把刀大卸八塊又有什麼意義呢?
次日,雖然賈珠沒什麼事,但還是按例來到運鹽使司。
揚州的鹽事處理了,但是白蓮教的影子都沒見到一個,就算賈珠是神仙,也不可能在茫茫人海裡,分辨出哪一個是白蓮教徒。
這事急不得,還得另想辦法,隻要有了突破口,事情做起來就容易了。
下午,梅瑩雪也來到了運鹽使司,賈珠帶著她去問吳家的仆人們。
還好,梅瑩雪的事不止吳光升一人知道,她也如願得知了自己兒子的下落,被吳光升安排到了一個下人家裡撫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