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守忠端著傳國玉璽在朝臣中走了一圈,每個人看的時間也就隻有幾秒,哪是什麼鑒賞,隻能算是匆匆一瞥。
隆正帝問道:“諸位臣工,你們認為這玉璽是真是假?”
眾大臣跪拜行禮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陛下乃是真命天子,皇權神授,受命於天。”
隆正帝笑道:“夏守忠,既然諸位都認為傳國玉璽是真的,以後立儲、立後和傳位詔書都需加蓋傳國玉璽印章。”
六宮都太監兼隆正帝的掌印太監夏守忠答道:“是,陛下。”
隆正帝問道:“武定侯剿滅察哈爾部,斬殺林丹汗,尋回傳國玉璽,諸位臣工認為朕應該如何賞賜?”
傅英道:“陛下,武定侯去年臨危受命,救大乾於水火。今年又立下如此大功,微臣以為,可封公爵。”
隆正帝道:“傅閣老言之有理,那諸位就議一議,定什麼封號合適?”
首輔吳體仁道:“武定侯是在遼東才打下赫赫威名,微臣認為可封遼國公。”
次輔秦延儒道:“陛下,不妥,遼國是契丹族所建立的政權,而武定侯是我大乾的鎮國柱石,豈能用番邦的稱號?”
“戰國時期,遼寧和吉林南部都屬於燕國,依微臣看,不如就叫燕國公。”
吳體仁道:“據微臣所知,燕國還包括神京、天津和朝鮮王國部分區域,難道秦閣老還想把神京也封給燕國公不成?”
秦延儒道:“功臣勳爵隻有爵號與食祿,而無封地,何來分封神京一說?況且,武定侯兩次救神京於危難之中,微臣以為,封燕國公並無不可。”
吳體仁道:“武定侯是榮國公的嫡曾孫,與其封燕國公,不如承襲先祖榮國公的爵位。”
傅英道:“陛下,微臣以為不妥。一來榮國府下一代有爵位繼承人,何故讓武定侯再襲榮國公爵?二來武定侯雖是勳貴之後,但功勳全是在戰場上獲得,因功可以獲得新的封號。”
秦延儒道:“陛下,微臣也以為傅閣老所言有理。”
隆正帝道:“諸位閣老,不過是一個封號,何必爭的麵紅耳赤?朕決定了,封賈珠為燕國公,以彰其功。”
“另外,韃靼和大金的危險已經基本解除,諸位再議一議,應該如何安頓燕國公?”
傅英道:“陛下,此戰隻是重創了察哈爾部,斬殺了林丹汗,韃靼的威脅依然不可小覷。大金已經休養生息幾年了,隨時有可能發起反攻,遼東的局勢還是不容樂觀,微臣建議還是讓燕國公鎮守遼東。”
吳體仁道:“陛下,燕國公常年在外為國征戰,現在邊關安定,陛下應慰其勞苦,召他回朝享受生活,孝順長輩,撫養孩子。”
傅英道:“陛下,燕國公還年輕,以後還有的是時間孝長教幼,當務之急還是保證遼東的安定。”
吳體仁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順長輩豈能因為年齡小就怠慢?另外,我大乾猛將如雲,難道遼東換了總兵,遼東就不安定了?”
言外之意就是,如果遼東沒了賈珠就不安定了,那這遼東究竟是陛下的遼東還是賈珠的遼東?
傅英沒法往下接了,雖然他認為遼東不能缺了賈珠,但這話卻不能說出來。一來犯陛下的忌諱,二來也得罪了全天下所有的武將。
難道就賈珠一個人會打仗,他們就全都是垃圾?
有些事,就算是事實,大家都心知肚明,也不能說出來。
隆正帝道:“就依吳愛卿所言,召燕國公回京,命副總兵黃士俊接替賈珠的遼東總兵之位。”
朝臣們都能感覺到,隆正帝和賈珠的矛盾幾乎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
如果真的讓賈珠徹底統一了漠南、滅了大金,那隆正帝就真的壓不住他了,到時候雙方可能就隻能兵戎相見。
司馬懿對後世皇帝的影響是巨大的,每個皇帝都會提防朝臣中出現司馬懿式的人物。
何況隆正帝還不是曹操,他怎麼能壓得住威望日盛的賈珠?
雖然目前隆正帝沒有辦法證明賈珠有野心,但就算沒有野心,也不能容忍他再繼續發展下去了。
朝堂上的事情,賈珠自然不可能知曉,但送出報捷文書的時候,賈珠就預想到了一切。
沒辦法,就算賈珠這次不出兵,隆正帝大概率也會在年底之前把他調回神京。
因此,還不如趁著最後這點時間,乾一件大事,賺點功勞。
其實,也是可以假裝和草原部落戰鬥焦灼,不分勝負,隆正帝便不好強行命令他離開遼東。
但是,沒必要,純粹就是拖延時間,能拖一時也拖不了一世。
做皇帝很難,做臣子更難,能力出眾的臣子更是難上加難。
賈珠不僅要安排好遼東的事情,還要準備回神京以後如何自保,就算隆正帝不要臉麵,強行動手,賈珠也要保證,能夠帶著家人逃出神京。
遼東的官兵肯定不能動,他們都是軍籍,不能隨便脫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