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中燭光搖曳,映照著太上皇蒼白的麵容。
大殿中彌漫著濃重的藥香與哀愁,太監和侍女們都小心翼翼,不敢發出一點噪音。
年前因一場突如其來的中風,太上皇變得虛弱不堪,言語不清,行動不便。
雖然撐了兩個月,但終究要油儘燈枯了。
隆正帝道:“張太醫,如此昏迷下去也不是辦法,再不蘇醒,隻怕父皇也撐不了多久。”
張太醫道:“微臣家傳了一套針灸之法,可以讓病人短時間內恢複過來,但消耗的是身體的元氣,事後恐怕就無力回天了。”
隆正帝道:“以你的經驗看,如果不施針,父皇還有多大可能會蘇醒,蘇醒後還能不能康複?”
張太醫道:“太上皇蘇醒的機會恐不足一成,蘇醒後也堅持不了多久。”
隆正帝道:“罷了,你下去準備吧。”
隆正帝又對夏守忠道:“安排人立即出宮,去把十四弟和幾位皇子、公主都召進來。”
“另外派人去把父皇的幾位嬪妃和囚禁的三位王爺也都叫來。”
太上皇一生有十幾個兒子,奪嫡中死了幾個,自然死亡的也有幾個,目前就隻有一位忠順王在外開府,還有三位王爺被隆正帝上位後削爵圈禁在宮中。
太上皇的正妻就是甄氏,但嫡長子義忠親王意圖篡位謀反,作為母親也有責任,所以隆正帝上位後,便貶甄氏為太妃,而立自己的生母為皇太後。
奈何隆正帝生母命薄,隻過了兩年便駕鶴西去了。
不到一個時辰,在神京的皇室成員齊聚大明宮,遠嫁外地的公主和長公主就來不及通知了。
隆正帝道:“叫你們來,是來見父皇的最後一麵。”
“我希望你們以親情為重,不要提令父皇為難的請求,讓父皇高高興興的離開。”
接著又對張太醫道:“張太醫,還請你開始針灸吧。”
張太醫領命,便手持銀針,全神貫注地為躺在龍床上的太上皇進行針灸。
張太醫的手法嫻熟而精準,輕輕地將銀針插入太上皇身體的各個穴位,每一次落針都仿佛在與體內的生命力進行著微妙的對話。
隨著針灸的進行,太上皇的胸膛開始微微起伏,麵色也變得紅潤,呼吸似乎也更有力了一些。
隻見太上皇的麵容消瘦,雙眼緩緩睜開,眼神中透露出一抹難以言喻的疲憊與無奈。
張太醫道:“陛下,微臣已經施針完畢。”
隆正帝示意張太醫退至一旁待命,對太上皇問道:“父皇,您感覺怎麼樣?”
太上皇道:“比以往幾個月都舒坦,沒想到回光返照是這種感覺。”
“你們也不必傷心難過,朕都是八十多的人了,人世間一切的美好也都經曆過了。”
“恒兒,你是一個合格的皇帝,沒有讓朕失望,朕也從來沒有怪過你,你比煦兒更適合做皇帝。”
“朕隻叮囑你守護好大乾的基業,不要讓江山落入外族和外姓人手裡。”
“另外,朕死後希望你能善待兄弟子侄,他們對你沒有任何威脅,親人之間,沒有必要趕儘殺絕。”
隆正帝道:“兒臣遵命。”
太上皇示意戴權拿枕頭來靠著,人生最後一點時間,最後隻想再多看親人們一眼。
太上皇看向甄太妃道:“彤兒,朕這一生最對不住的人就是你。”
甄太妃拉著太上皇的手,說道:“咱們夫妻這麼多年,我理解你。”
“這一生跟著你,我也沒有後悔過。”
太上皇道:“隻是苦了你了,若我們隻是普通人,一定會是恩愛的神仙眷侶。”
“恒兒,希望你能看在父皇和母後的麵上,放鋒兒和甄家一條生路。”
隆正帝道:“父皇放心,兒臣知道。”
太上皇接著又看向其餘幾個兒子,說道:“你們以後都老老實實的,你們四哥不是個無情無義的人,隻要不搗亂,就能安穩度過一生。”
“你們都是朕的孩子,朕一樣疼愛你們,隻是皇位隻有一個,你們四哥是最合適的人選,你們都不要怪父皇。”
又看向忠順王,道:“慎兒,你在外開府多年,也培養了一些勢力,但你和恒兒是親兄弟,朕希望你不要有不該有的想法,你並不適合做帝王。”
忠順王道:“父皇,兒臣從來沒有過這種想法,四哥的能力和才華,兒臣遠不能及。”
太上皇道:“你自己清楚就好,朕這是在救你,不願看你走向錯誤的道路。”
接著又看向張太醫問道:“張太醫,朕還有多長時間?”
張太醫答道:“短則半個時辰,長則三個時辰。”
太上皇道:“罷了,生老病死,都是定數。”
“彤兒和戴權留下,其餘人等都可以出去了,上些好酒好菜來,朕要和彤兒追憶年輕的時光。”
隆正帝領命,帶著其他人出了大殿,在外守候,又派人將酒菜送了進去。
太上皇道:“希望你們不要怪朕,就算我留下你們,恒兒也容不下你們,就讓我最後再為他做件事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