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府將士加起來也有近萬人,抱團取暖,說不定最終能守住大理府。
之所以沒讓他們來雲南府,是因為南安王府在雲南府還藏著一萬王府軍,已經接管了雲南府城防。
如果是在平時,張漢儒一定會上書彈劾南安郡王,參他一本。
但是現在這個時候,他們就是救命的稻草,張漢儒隻希望南安王私藏的軍隊越多越好。
雲南府被南安王控製,總好過被土司控製。
但是南安王掌控著三萬軍隊就已經是極限了,人數再多,軍費開支就扛不住幾年了。
這也是南安王想要儘快發起戰爭的原因,再等幾年,軍隊又要縮編,到時候,就更打不贏了。
隻要發生戰爭,有兵的人就不缺錢,燒殺搶掠永遠是積累財富最快的方式。
至於可持續發展,南安王都快被削藩了,哪還有精力來考慮持續發展?
放棄四個府,至少還有機會能保住雲南府和大理府,總好過被土司全部占領。
猛莽之戰後,四天時間,雲南就隻剩兩個府還被大乾控製。
這個時候南安王才帶兵離開了猛莽,四萬雲南軍僅幸存兩千多人,也被南安王收編了。
也有人懷疑是南安王導致瀾滄江決堤,否則王府軍不可能沒有任何傷亡。
但是南安郡王表示這就是天災。
而且,當時紮營的時候,南安王明確要求吳襄帶兵就在峽穀紮營。
在峽穀紮營,一可以避免水流的直接衝擊,二可以躲到高地避免被水淹。
如果說這次戰爭是人禍的話,那就應該怪吳襄不聽南安王的建議,執意要在平原紮營。
聽了南安王的解釋,將士們又全都將怒氣發泄到生死不知的吳襄總兵身上。
順利收編雲南軍的南安王決定帶兵回雲南府,現在的情況,還有必要去茜香送死嗎?
按照他的預想,留下的一萬王府軍應該已經占領了雲南府,而其他州府,應該都被土司攻占了。
但在南安郡王帶兵通過猛臘的時候,卻被普洱的沐府軍和車裡宣慰司的刀家軍攔住了去路。
南安王早就猜到這些土司不會這麼老實,但是憑借著他的兩萬兵馬,還不怕這些土司,至少自保應該沒什麼問題。
隻要回到雲南府,依靠三萬多人,守城綽綽有餘,還可以慢慢收複其他城池。
之所以選擇和土司合作,讓他們去攻取城池,就是因為南安郡王還不想和隆正帝撕破臉。
如果水淹雲南軍之後,他立即帶兵回雲南,還是可以控製住那六個府城的,但是名不正,言不順。
他不僅要背上亂臣賊子的罵名,還要為此次水淹雲南軍負責,隆正帝也有興兵討伐的理由。
南安王就是想從土司手中奪回那些城池,光明正大,名正言順。
為了所謂的大義,才犧牲了一時的利益。
隻是他沒有想到,土司們現在居然沒有去搶著攻城,搶奪錢財,反而派人來攔截他。
難道土司們也開始合作,一致對外了?
可是不應該啊,他們各自為戰,利益要如何分配,搶錢的土司願意把錢分給攔截的土司嗎?
事情的發展已經超出了南安郡王的預料。
喜歡紅樓:穿越賈珠,李紈直呼受不了請大家收藏:紅樓:穿越賈珠,李紈直呼受不了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