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全世界都在動亂,這不是某一個政權想要獨善其身,就可以做到的。
西方世界正在經曆宗教衝突和國家間的權力爭奪,試圖通過殖民擴張找尋出路。
大乾外有大金、韃靼,內有叛軍;倭國的德川家康和豐臣秀吉也在爭奪領導權。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但是那些仁人誌士發現,憑他們的能力好像並不能兼濟天下。
世界已經開始進入戰爭的惡性循環。
戰爭最大的壞處不是死亡多少人,而是會破壞生產關係。
破環生產,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脫離生產。
人們一旦發現,劫掠比生產的利益更大,劫掠的人就會越來越多。有人劫掠上層,也有人劫掠百姓。
百姓生產的糧食和產品被劫掠就更不願意從事生產了,轉而加入劫掠的隊伍。
由此陷入惡性循環。
劫掠本身不產生財富,隻是財富的再分配,隻有生產才能產生財富。
直到搶無可搶的時候,就會有勢力出來構建新秩序,重新建立生產關係。
當生產和分配極度失衡的時候,又會有人出來打破秩序,開始新一輪的循環。
這不是某一個人可以改變的,這是曆史大勢,根源在於人類自己。
下朝之後,朝堂上的事情,傳入百姓間。
南安王府已經被官兵包圍,王府相關人員儘皆被官兵控製,王府家產被查抄一空。
幾天之前,南安王府便因為賈珠鬨出的事情,被下令閉門謝客。
如果當時霍水心願意出嫁,現在霍家已經離開神京,都快到雲南了。
但是這個事情能怪霍水心嗎?
她又不知道南安郡王做了什麼,更不可能知道霍家會在幾天後因為她的任性被誅九族。
南安太妃現在恨死了忠順王,如果不是他,她也不會去找賈家,不找賈家就惹不到賈珠,不惹賈珠,那他們全家就有機會趁著嫁女去雲南。
或者她當初再強硬一點,說不定霍水心就會屈服。
千金難買早知道,萬金難買後悔藥。
隆正帝還得感謝賈珠,如果不是賈珠,南安郡王的家人就逃去雲南了,那隆正帝得氣死。
雖然說是誅九族,但隆正帝也赦免了許多人。
南安王府和朝中大臣以及公侯勳貴關係錯綜複雜,真要嚴格誅九族,那官場都得動蕩。
這些勢力加在一起也夠隆正帝喝一壺的。
一個世襲罔替的王爵,說垮就垮了,神京百姓都在看熱鬨。
看熱鬨的人還算好的,還有一批人針砭時弊,列出南安郡王數十條罪狀。
南安王府眾人被押送著通過街道時,被神京百姓嘲諷怒罵。
扔雞蛋和菜葉的情節是不存在的,吃都不夠,怎麼可能拿來浪費?
但是有地痞流氓吐口水和扔狗屎的。
曾經高高在上的老爺夫人小姐哪裡見過這種場麵,羞憤欲死。
但想死也是一種奢望,隆正帝還要拿他們在大軍出征的時候祭旗。
大部分人都在看熱鬨,但還有小部分有識之士在反思。
為什麼大乾的軍隊突然就不能打了?
四萬雲南軍全軍覆沒還能夠說得過去,但是三萬聯軍也全部被俘虜就說不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