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延儒是大儒,主要負責禮儀,所以禮部尚書和翰林院掌院學士兩人中必須提拔一人,接替秦延儒的工作。
剩下的一個名額,隆正帝傾向於從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兵部尚書三人中挑選。
但具體選誰,他也拿不定主意,隻能等下次朝會時商議。
而且,提拔了尚書,就還得提拔下屬官員接替尚書的工作。
走了兩個內閣成員,就要提拔一連串的官員。
所以升官最快的方式就是等上麵的人辭官。
一鯨落萬物生,一官辭幾官升。
真正有能力的下級就是讓自己的上級得到提拔,他自己也才可以上位。
但是,官職都做到朝中要員的地步了,能力也就不重要了。
最重要的是對皇帝是否忠誠,以及黨派之間的權力是否均衡。
在不涉及利益衝突的時候,這些官員們都是謙謙君子,謙讓有禮。
但是隻要有一點利益,便顯露出本來麵目,無所不用其極。
要證明自己比彆人更適合,通常很少主動誇自己有多好,但是可以攻擊競爭對手,證明競爭對手很差。
這種事情也不用自己親自出手,門生故吏就是在這種時候發光發熱的。
當然,大家的利益都是一致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上位了,門生故吏才能得到提拔。
所以,朝中黨派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以皇帝的意誌為轉移,甚至不以官員們自己的意誌為轉移。
官員有學識、品德、能力和忠誠幾個標準。
學識和忠誠一般不會作為對手攻訐的重點,通常集中於品德和能力兩方麵。
尤其是能力,體現在以往的政績上。
在朝堂為官,不一定要做很多事,也不一定要把每件事都做的很好,但最重要的是不能犯大錯。
一個錯誤就可以抵消一百件功勞。
就算不犯大錯,但是隻要做事,就一定會犯錯,沒有任何一件事,可以做到儘善儘美。
小錯也是錯,小問題也是問題,放在放大鏡下麵,都可以無限放大。
所以,有些兢兢業業的官員做的越多,錯的越多,反而得不到晉升。
朝會上,朝臣們為了兩個閣老的位置吵的不可開交。
你說他何年何月納了一個小妾,私德有虧;他說你生活鋪張浪費,違背聖人教誨
如此種種,吵的隆正帝頭都大了。
最終還是隆正帝拍板,讓禮部尚書盛以弘和兵部尚書何陳新入閣。
張貞運任內閣首輔,傅英為內閣次輔,溫宗達、盛以弘、何陳新任閣老。
禮部左侍郎何宗彥升任禮部尚書,兵部左侍郎賈雨村升任兵部尚書。
雖然賈雨村是賈珠的人,但是沒有道理跳過他這個兵部左侍郎而提拔右侍郎。
左侍郎和右侍郎雖然在品級上相同,但是觀念上以左為尊,所以左侍郎的地位通常高於右侍郎。
而且,賈雨村和賈珠的聯係也不是很多,隆正帝不是沒有可能將賈雨村收為己用。
另外,提拔賈珠的人,也算是向賈珠示好了。
喜歡紅樓:穿越賈珠,李紈直呼受不了請大家收藏:紅樓:穿越賈珠,李紈直呼受不了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