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策略沒什麼問題,對於南安郡王和土司而言,防守住第一波進攻才是最重要的。
平叛聯軍遠道而來,士氣正盛,第一波攻擊也最猛烈。
《左傳》中說,“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打仗打的就是士氣,隻要第一戰讓平叛軍取得不了優勢,那土司們就算勝利。
最重要的是,第一戰有示範效應,隆正帝在看著,大乾文武百官在看著,大乾全天下的百姓在看著,其他兩大藩王,以及四川、貴州和廣西的土司也在看著。
如果八萬大乾將士士氣最盛的第一戰都取得不了大勝,那很難保證有些人不生二心。
所以第一場戰鬥的勝敗,甚至可以決定整場戰鬥的勝敗。
南安郡王和沐塵都知道這個道理,憑他們各自的力量,都不可能阻擋八萬乾軍。
所以雙方都把重兵集結在了兩省交界之地。
但憑南安郡王和土司的兵馬,還是很難和八萬乾軍抗衡。
好在他們可以依靠城池防守。
但還有一個問題,南安郡王和土司囤積重兵守城,乾軍可以繞道貴州和四川,從其他地方進攻其他州府。
三省邊界至少有六七個府需要防守。
總不能乾軍怎麼動,他們的兵馬就怎麼動。
如果被乾軍找到機會在野外作戰,那城池的優勢就蕩然無存了。
歸根結底還是兵力不夠,需要防守的城池又多。
但是能夠棄城不守嗎?
當然不行,失掉任何一個邊界城池,乾軍都可以長驅直入。
所以南安郡王和土司的防守壓力是很大的。
當然,叛軍除了城池還有地利的優勢,熟悉雲南地形,可以打各種埋伏。
比如哪裡地勢險要,適合伏擊;哪裡城池低矮,可以棄城水淹。
乾軍將領一旦一時不防,就有可能中招。
反正雙方都有得打,各有優劣,勝負難定。
乾軍最重要的不是怎麼打贏,而是怎麼快速打贏?
如果雙方打成持久戰和消耗戰,南安郡王和土司肯定耗不過大乾,大乾一定會勝利。
但是,在持久戰這段時間,會有多少反叛的勢力冒出來,這就不一定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