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義軍齊聚_大唐山海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唐山海行 > 第779章,義軍齊聚

第779章,義軍齊聚(1 / 1)

難怪黨項人不肯背城結陣,他們就是要以自己為餌,吸引漁陽鐵騎來吞這塊看似最不堪一擊的“肉”,卻不料成了咽不下吐不出的鉤餌。

吐蕃人稱黨項羌為餌藥,今日似是應了讖緯。

三路騎兵中回紇、契丹在右,於闐獨居其左,兵分兩路,插入燕軍陣中,登時拉開兩道深深的口子,將燕軍分割為三段,此番來襲的燕軍數萬大軍,真正的同羅精銳不足萬人,此刻皆閒在中段。

內裡有一個吞不掉的回紇、黨項弓陣,外麵有於闐、回紇、契丹騎兵的包抄,被壓縮在一個促狹的戰場上,縱有通天本事也不得施展,夾擊之下損失慘重。

聖人撚須道:“四路大軍調度得法,張弛有度,為其擘畫的統帥倒是個不可多得的帥才。”

江朔心道:“不錯,四支軍隊配合如此親密無間,絕不可能是各自為戰,定然是有人在總攬全局,時至今日聖人倒是變得明睿起來了。”

轉而又想到:“黨項首領拓跋守寂、於闐王尉遲勝都堪稱大將,李懷秀雖有些急躁、泥禮卻是個戰略高手,至於回紇骨力裴羅的兩個孫子也都是人中之傑,卻不知道他們之中推舉了誰做主帥。”

卻聽聖人又道:“賊兵的將領亦藏在暗處,今日賊兵雖然處處落了下風,但此公雖危不亂,賊兵畢竟人多勢眾,交戰持續的越久,對賊兵就越有利。”

李亨亦慨歎道:“彆看現在勤王之師占優,隻怕勝負猶未可知。”他話語中的焦慮隻在於擔心燕軍反敗為勝,卻沒有聖人更深的對這些軍隊意圖的憂慮。

江朔卻在想:先進城偷襲的七人皆擅統兵,尤其是尹子奇、崔乾佑,唐軍多次敗在他們手上,方才幾人忽然消失,隻怕是見偷襲不成,便出城統軍來強攻了。

他目光在戰場上來回掃視,想要找出幾人的身影,如聖人所言,若能找出敵軍統軍之人,便能徹底擊潰賊兵了,隻是從城頭往下去,數萬燕軍如黑色螞蟻,又沒有鼓號、旗幟,對方刻意隱藏的話,如何能輕易找得出來?

正不知如何是好之際,卻聽東麵喊殺聲四起,這次來的竟是步卒,不,他們不是士兵,來人不下數萬,都是百姓的打扮,皆舉起紅旗,原來是義軍。

大唐唯禁盔甲,百姓擁有刀劍卻不稀奇,這些百姓打扮的人或持獵弓遠射,或持刀尖槍矛近戰,更有許多奇門兵器,其中許多人顯然身負不俗的武功。

這些江湖豪俠各自為戰,對於號令整齊的燕軍鐵騎來說,本不足為懼,但此刻各路人馬混戰在一起,騎兵不過是裝備精良一些,無法形成泰山壓頂般的碾壓優勢,單對單,武林人士與身手笨拙的具裝騎兵,各施本領尚有一戰之力。

但見他們一個個捷如猿猱,有的用槍矛將賊兵打下馬來,有輕功好的躍上馬背將賊兵貫下來,更有下路的高手專削馬足,一旦騎兵墜馬,早有人在下麵等著,從甲縫處以短刀刺入結果了賊兵的性命。

江朔慢慢的竟能從來人中分辨出幾個領頭之人來,率領刀槍步卒的是關內的老英雄謝延昌,帶領弓箭手是河北的青年俊傑王棲曜。

江朔喜道:“是漕幫、江湖盟的弟兄們來了!”

又見隊伍中有黑白黃褐四股人流,他們雖也是布衣,卻穿著整齊,行動一致,是四支僧侶隊伍,兩支隊伍挈著旗幟,一為蓮花十字旗,一為烈火飛騰旗。

另兩支隊伍雖無旗幟,卻忒也得好認了,黃袍黃冠的是道士,褐衣光頭的是僧兵。

江朔頗感振奮,讚道:“景教、摩尼教、茅山、少林四教也來助戰,卻看不清領頭的是哪位大德。”

江朔越是喜悅,李隆基父子的心就越往下沉,早聽假裴旻說江朔是什麼“江湖盟主”,沒想到這什麼幫什麼盟竟能聚集起數萬人之眾,更想不到,還有胡人教派來助拳,尤其摩尼教是李隆基欽定的邪教,沒想到這些年來竟然悄悄發展到如此壯大。

江湖豪傑雖然殺傷了大量賊兵,但他們並非軍隊,與全副武裝的鐵甲騎兵交鋒不啻於以命相博,自身傷亡亦十分慘重。江朔看著城下血戰焦灼又忍不住想要跳下樓去助戰。

正當此時,西麵塵頭又起,竟然是吐蕃騎兵去而複返了,城樓上眾人皆心道不好,吐蕃人方才連續兩度遭襲,以致潰敗逃離,但他們損失並不慘重,此刻戰事焦灼之際,他們轉頭殺了回來,對聯軍及義軍絕非好消息。

隻是那吐蕃騎兵好生奇怪,江朔目力極佳,展目望去卻見吐蕃人一個個丟盔棄甲,竟比去時還要狼狽。

吐蕃人眼見眼前這幅混亂的場景,顯然也是一愣,但也隻是猶豫了片刻,他們立刻轉頭向南奔去,竟不加入戰鬥。然而就在他們騎隊南旋之際,忽又有一軍自南而北兜殺過來。

這支軍隊人皆輕甲馬不具裝,騎士們身穿黑袍頭戴紅色抹額,手持環首長刀,是一支輕騎兵,正因如此他們的速度遠比重鎧的吐蕃人要快,吐蕃人見了這支輕兵,如見瘟神,轉身向北逃竄。

但騎兵策馬轉身哪能如人般靈便?好不容易調轉過來,北麵已出現了另一支同樣裝束的輕兵,兩軍南北合擊,將吐蕃人牢牢鉗住,吐蕃人以自己的行動生動地詮釋了戰場上猶豫就難逃敗北。

頃刻間吐蕃人便被撕得粉碎,西邊鼓號聲不絕,第三支騎兵隊伍出現在原野之上,想來這才是迎頭擊潰吐蕃人的主力,不待中軍趕到,兩支前出的先鋒已然將吐蕃殘軍殲滅了。

樓上眾人見此情景,皆已熱淚盈眶了,如此激戰的場麵,如何能少了這支軍隊——大唐朔方騎兵,西軍乃至唐軍最後的精銳之師。

三路唐軍在城西彙合,並不急於衝入戰場,似乎在醞釀戰術,又似乎在整理隊伍,準備發起致命一擊,這不動的威力卻遠強於直接衝鋒,離得近燕軍騎兵已然動搖,撇下纏鬥的對手想要向東逃竄,這股恐懼的戰栗迅速從西至東傳遍了五萬燕軍。

唐軍似乎等的就是這個時刻,忽然齊催戰馬,發起了衝鋒,他們不似其他各路人馬一頭撞入陣中,而是如旋風般地掃過戰場的北緣,削果皮一般將最外層的燕軍儘數斬殺,他們奔馳數裡,橫貫整個大戰場,又折轉回來……

這便是所謂“犁庭掃穴”之法,不求一次殺傷多少,而是保證己軍始終鋒銳!

聯軍、義軍齊聲喝彩,使壞般地把燕軍往北麵讓,燕軍則慌不擇路,拚命往南擠,如此掃蕩再三,整個戰場都向南移了過來,本來主戰場距離城牆足有一裡,城上唐軍忽然發現敵人距離自己隻有兩百步了,他們突然明白過來,也高聲喝起彩來。

大唐禁軍配備的臂張弩隻適合城內治安,一百步內又準又狠,但其射程遠不如野戰部隊的長弓,雖然丈許高的陳倉關城可以增加射程,但終究戰場離得太遠了,數千禁軍看著城下激戰也隻有乾瞪眼的份。

此刻敵軍被推進到兩百步內,已進入臂張弩的射程,怎叫禁軍不喜?他們也無需上官指揮,各自持弩,尋找目標射出鐵矢。燕軍騎兵無法登城,隻有被射殺的份,轉身想跑,卻被背後的聯軍堵了個嚴嚴實實,向往東西兩頭逃竄,卻見唐軍騎兵早已分為兩路,掃蕩外逃之敵。

城下各路義軍也開始整頓隊形,步兵在前,射手在後,騎兵在兩翼,如此陣勢叫燕軍不敢輕易回頭來攻,城上城下箭弩齊發,戰場仿如成了獵場,自安史叛亂以來,唐軍何嘗有過如此愜意的場景?

江朔忽然明白了,方才來到戰場的最後一支軍隊中便藏著本次奇襲合圍的謀劃者與總統帥,自他到來後,一番調動充分利用了敵人的恐懼與己方各軍之專擅,甚至連城頭的唐軍的戰力也被考慮在內,這才對賊兵獲得了壓倒性的優勢。

戰場上勝負已分,燕軍終於下定決心般,頂著箭雨齊齊轉向向東猛衝,滿擬與堵截的唐軍撞個魚死網破,卻不料撲了個空,兩端的唐軍早已抽身而走,轉去掃蕩東、西、南城的燕軍餘部去了。

燕軍陡然衝破包圍,不禁喜出望外,這時哪還有其他想法,向著東麵來路狼奔豕突,隻管逃命,聯軍從後掩殺,又追了一陣,地上多了上千具屍體,大部卻逃出生天,不多時便化為了遠處天際線上的煙塵了。

江朔與李亨見此情景,甚感可惜,不約而同歎了口氣,聖人卻道:“圍城必缺,我先隻覺得統軍之人是個將才,此刻看來竟是個帥才!”

白袍道士李泌在一旁替聖人注解般說道:“四路聯軍加在一起尚不滿萬,義民與四教雖過萬,卻非真正的軍隊,久戰必然不利,朔方騎兵細看之下也不過四五千人而已。五萬賊兵雖然連遭打擊,仍不下三萬,若真的堵住缺口,賊兵陷入絕境發起狠來,就算是勝也是慘勝,如今的大唐可在沒有生力軍可以這樣消耗了。”


最新小说: 銳士營主:穿越女將定江山 邊關賤民,和娘子同房開始無敵 可憐的拜金女怎麼成萬人迷了? 穿成亂世寡嫂,靠空間南遷搞基建 京圈大佬的聯姻小玫瑰,又甜又欲 克夫女穿成女王妃 一縷鴻蒙氣助我成仙帝 神卡 超凡世界 東京怪奇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