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關中,作為他們的目的地,卻是不能繞開的。此時關中已經被李淵所控製,雙方一場廝殺,要是兩敗俱傷當然對李密最好;要是宇文化及占了一點上風也不是不行。】
【但是萬一,如果宇文化及不敵李淵——這本身倒也無妨,隻要宇文化及持續消耗李淵就非常妙了;但,萬一,宇文化及因為不敵李淵,於是乾脆帶著一群人又掉頭往回返,怎麼辦?】
【雖然驍果軍願意不回關中,繼續跟著宇文化及跑外麵的可能性很低,但也不能完全無視這種可能性。】
【除了以上這些實操上的問題外,還有一個政治聲望方麵的問題:宇文化及是弑君之人。】
【雖然吧,大家起兵其實就都在想著乾掉楊廣,但宇文化及這種做法究竟不同,他現在在天下的聲望是全然負麵的。】
【若是李密這邊沒有什麼宇文化及需要的東西,假做不知讓宇文化及悄悄通過也罷了;但既然宇文化及需要糧草,如果李密真的就這麼開倉給他,那李密的名字不就和宇文化及連在了一起嗎?】
【這可不如何符合他此時“四海英雄皆推舉”的名聲。】
眾人不由自主地順著這個思路往下想去。
如果李密和宇文化及真的達成了一致,李密給了糧食和道路,宇文化及也沒鬨出什麼事端,大家和平交往,然後分開,宇文化及也通過了洛陽,前往關中……
他能夠打敗李淵嗎?
這確實是個好問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因為,在隋末唐朝之前的百姓們、乃至官員皇帝們,對於當時的情況、李淵麾下的戰鬥力都沒有一個具體的認知。
最多,有人通過李淵從起兵到攻下京城的速度判斷出來一二:李淵麾下軍隊的戰鬥力不低。但具體是如何不低,到底有多高……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如果和這號稱是被楊廣精挑細選出來的,又有思鄉心切這種情緒加成的驍果軍對上呢?
不少人一時沉默下來,這個問題,他們還真沒有答案啊!
也有人另辟蹊徑:“為什麼他們一定要打一場?說不定根本不會怎麼打啊!”
李淵占據關中,驍果軍的目標是回關中,那隻要驍果軍回去了不就得了?何必開戰?
至於宇文化及這些人,他們不願意就這麼回去,不願意受到李淵的控製,或者說李淵也得殺掉這些殺了楊廣的官員——那是他們的事兒了,又不能直接和驍果軍畫等號。
見旁人驚訝的神情,這人昂首挺胸,怎麼,難道事情就不能這麼發展嗎?
他還說萬事萬物皆有可能呢!
發生大戰的前提條件在於那十萬驍果軍願意聽從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等人的指揮,和李淵所部開戰;但要是李淵所部把這些人爭取過來了呢?讓這些人即便不投奔李淵,也不願意和李淵開戰,那宇文化及拿什麼打?
反正驍果軍若是不奔著什麼稱王霸業去,而是真的真心隻想要回關中……這麼做就不是不可能啊。
一些人當真就這個問題思考起來。
如果驍果軍真的沒有太多野心,那李淵要靠什麼把這些人爭取過來?如何接觸他們,如何獲取信任,如何處置……
喜歡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