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威沒有什麼好說的,此人的記載並不多,在後來的天下局勢中也沒有什麼影響了。】
【倒是楊複光,雖然他現在隻是招討副使,而非招討使,但是他才是真正影響了唐末天下大局的關鍵人物之一。】
【楊複光,他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宦官。】
【在唐朝這個時候,宦官也是有家族的——隻不過,並不具備血緣關係,而是通過收養來形成的家族。】
【楊氏宦官家族,最早可以追溯到楊延祚,此人是唐肅宗和唐代宗時期的宦官,在唐肅宗病危之際,皇後打算越過太子,立另一個皇子為新君;一些官員得知了此事之後,就立刻派兵護衛太子,同時逮捕參與此事的人,最後擁立太子登基,是為唐代宗。】
【唐代宗登基之後,就封賞這些於自己登基有功之人,將他們都封為了“寶應功臣”。而在寶應功臣之中,有幾人是有著具體的名姓,還有一部分是集體受封。】
【而楊延祚,就在有單獨名姓的那部分之中,且在後來還成為了太中大夫、行內侍省內常侍、上柱國,並被賜紫金魚袋。】
【楊延祚後來收了六個養子,第六個養子叫做楊誌廉,他則是活躍在唐代宗和唐德宗時期。】
【唐代宗時期,楊誌廉曾護送唐代宗出逃陝州,又奉命撫諭河北藩鎮,從而遷為了內侍伯。
到了涇原兵變後,楊誌廉又護送唐德宗逃亡,到達了奉天,被唐德宗授任為內給事、朝散大夫。後來,他又成為了中大夫、義成軍監軍。
到了貞元十七年六月,楊誌廉接任左軍中尉一職,又擔任左街大功德使、左監門衛大將軍,知內侍省事,算是徹底接觸了兵權——而楊氏宦官家族自楊誌廉開始,就一直都和兵權有了關係。
最後,楊誌廉又擁立唐順宗即位,被授予特進、開府儀同三司、弘農郡公等。】
【楊誌廉也收養了六個養子,其中一個,叫做楊欽義。】
【楊欽義主要活躍在唐武宗在位時期,他曾經擔任淮南監軍,樞密使,後來,則是成為了神策軍中尉。】
【比起他的養父和祖父,楊欽義本人的事跡並不那麼紛紛揚揚,但是他也做好了銜接的任務,並收養了幾個養子。】
【楊欽義的養子們是玄字輩。】
【楊玄冀成為了樞密使;楊玄價曾擔任鹽州監軍、河南監軍、忠武監軍,以及左神策軍中尉。等;楊玄略則是曾任浙西監軍、襄陽監軍使。】
【楊玄冀也有個養子,叫做楊複恭,因為鎮壓龐勳起義有功,所以升為了宣徽使,後來沒多久,又成為了樞密使;等到再往後,到了光啟二年,楊複恭則代替了田令孜,成為了左神策中尉。】
【而楊玄價的養子,就是楊複光。】
【在後來,楊複光還成為了唐朝的天下兵馬都監,總領各路軍隊。而作為宦官出身的將領,他和軍中將士們的關係反而很好,非常善於安撫士卒、處理軍務等。
在鎮壓黃巢起義的時候,他也算是最關鍵的功臣,屢立戰功,並且招降了黃巢的一員大將,後來以功加同華製置使、開府儀同三司,封弘農郡公,還被賜號為“資忠輝武匡國平難功臣”。
在他死後,軍中無不慟哭,數日不斷;而他的養子也都在各地擔任節度使和防禦使等職。後續黃巢起義的鎮壓功臣,也大部分都是楊複光的門人故將。
總而言之,楊複光本人的風評頗為不錯,影響力和功勞也非常大,死後的諡號為忠肅。】
“哇!”劉徹發出了浮誇的聲音。
這個唐朝啊……劉徹表示,自己確實是大開眼界了,比當年看到東漢的那一堆堆幼帝、外戚、太後、權宦都還要開眼界。
至少,東漢時候的宦官們,可沒有這種家族繼承、並且還發展成為了另一種意義上的“世家”的情況。
——有那血脈傳承的家族,在經過了各種意義上的“努力”之後,成為了世家也就算了;結果這沒有血緣繼承的家族,竟然也能夠發展成為一個影響廣大、權勢滔天且底蘊深厚的世家……
這可真是,在某種意義上,算是證明了所謂“人的傳承並不隻是依靠於血緣,還有理念、理想等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