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讀書還是有些用處的……”有人當即拿王仙芝和黃巢的事情作為例子,來勸說自己的家人。
他們一家正在商議要不要送一個孫輩前去讀書,但到現在也還沒有商議出個結果來。
無他,讀書的成本,也就是花銷實在是不小,而他們家又不是什麼富貴人家,能夠輕輕鬆鬆地維持這種開銷。
他們就是普通莊戶人家,當然,還是要比那些最貧窮的農人多上一些家財的;而之所以有了要不要送一個孫輩前去讀書的念頭……也是因為自家如今攢出來了一些家財。
當然,讀書的好處,他們也知道,不然也不會想要送孫輩前去讀書。
——可是,讀書一定能夠獲得好處嗎?
或者說,讀書以後能夠獲得的好處,就一定能夠抵消這些年在這上麵的開支,並且還能賺上一筆嗎?
對於這個問題的疑慮,也正是家中有一部分人心存猶豫、糾結到底要不要送孫輩去讀書的關鍵原因。
畢竟,他們家不是那等能夠把錢拿去打水漂玩兒的人家,雖然也有了些家財,但是每一筆都依舊要精打細算,也都必須要花到實處、花到有用的地方去、花到能夠見到回報的地方去。
——如果,這送孫輩去讀書了,並且堅持了許久,花費甚巨,但是最後卻全都打水漂了又該當如何?
或者,沒有到了全部打水漂、一分錢都收不回來的地步,但是確實也甚至沒能填的上成本……那這也就是徹頭徹尾的賠本買賣。
而賠本買賣,當然是少有人願意去做。
當然,說來說去,還是那句話:他們家的底子不夠厚,抗風險能力差,根本不能隨隨便便讓兒孫去做些什麼高花費的事情。
但是這個男子還是覺得,應該送兒孫去讀一讀書——又不指望他為官做宰,隻不過是更加係統地識字讀書,能夠懂得更多的東西而已。
再者,如今有了這神跡,識字的門檻也已經降低了,換言之,很有可能他們家的孩子現在並不需要讀那麼長時間的書——讀書的年歲一旦縮短,那麼花銷不也就小了嗎?!
而且,讀書也是真的很有用處的啊。
就像是這王仙芝和黃巢,王仙芝能有這樣的作為、成就,在他們這樣的普通百姓眼裡,也已經是不可思議的大人物了,能拉起來這麼多人數的軍隊,能夠和朝廷的軍隊打得有來有往,能夠和攻克這麼多的城池……
甚至,還讓皇帝也想要招安他。
可是這樣的王仙芝,最終卻還是敗在了朝廷手裡——當然,這裡要表示的不是對朝廷的尊崇和稱讚,而是,王仙芝沒有讀書,就是不如黃巢厲害啊!
要不然,為什麼王仙芝起義,會是黃巢起義的前期呢?
而黃巢,雖然也不知道他最後如何了,但是一看就知道他要比王仙芝更厲害!
這,說不定就是讀書帶來的影響啊。
……雖然把這件事情當做勸人讀書的例子實在有些角度清奇、不太恰當,但是男子也不在意那麼多。反正他是要多來上幾個能夠佐證讀書有很多好處的例子而已,至於恰不恰當、角度是否奇特……
那不重要。
也有人對於王仙芝的落敗,找到了一個原因:“那個尚君長實在是太可惜了,要是他沒死,說不定王仙芝還不會敗的這麼快呢。”
這話引得周圍人紛紛看過來,眼神中都帶著些許迷惑和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