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起義軍的問題到底是什麼?”有百姓疑惑道。
他們看了不少戰事情況,也看了許多交戰場麵——雖然其中有不少都並不完全,並非是整個交戰過程,但那也沒什麼,畢竟有些戰事是能夠從早打到晚的,他們也沒有那個耐心和興趣一直看。
當然,哪怕是片段式的戰事場麵,也已經足夠絕大多數百姓漲了見識,開了眼界。
原來,戰爭是這樣打的啊!
原來,戰場上是這樣指揮軍隊的啊!
原來,所謂的軍陣、衝鋒、騎兵、步兵……都是這個樣子的……
此外,不少人也由此認識到了戰爭的具體情況,甚至有人總結出來了一些關於“如果不幸被強征或者強擄為兵,該如何在戰場上儘可能地保住自己的性命”“在戰場上,如何才能夠逃得一命”“怎樣才能在兩軍交戰的慘烈情況下,更有可能活下來”……等一係列保命小知識。
這類型的小知識,得到了廣大百姓的熱烈歡迎,
倒不是他們完全沒有什麼建功立業、投身軍中以期改換門庭的誌向,實際上,有這種誌向的百姓數量也並不算少。
可是這樣的知識,不管是想要拚殺一番,求得一個上升的機會;還是隻想著保全姓名,一點也不想要參與到什麼戰爭之中,這兩種情況都很需要這種知識。
保全性命的哪一種情況就不說了,這種保命知識,誰會不想要?更何況,被朝廷強行征兵,或者被不知道哪裡出現的亂軍裹挾著不得不參與其中的可能性,又不是完全不存在。
哪怕是如今尚且天下太平的時期,百姓們也不覺得完全沒有這種可能性。
——誰知道朝廷會不會什麼時候突然發一個大瘋啊!
——誰知道上蒼會不會突然就降下來災禍啊!
——誰知道外敵會不會突然出現,來上那麼一下……
而對於那些想要通過戰場拚殺來獲得一個給自己、給家人改換門庭的機會的人,這種戰場保命的知識同樣至關重要。
就算是願意拚命,那前提也是要有命才能拚,不是嗎?
而且,想要給自己改換門庭,想要給家人也改換門庭,那同樣需要自己有命在——如果命都沒了,那又說什麼改換門庭?
彆說什麼戰死的撫恤,就算是真的這些撫恤能夠發到家人手中,那也並不足以改換門庭,反而,因為少了一個壯丁成丁,這個家庭還會受到不小的負麵影響。
所以,保住性命,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但從這上麵就能夠看出來,不少百姓其實對軍中的認知是非常淺的。
軍中保命小知識就足以讓幾乎全部人如獲至寶,足可見眾人對軍隊和作戰的認知匱乏——那就更不要說什麼對戰術戰略、軍隊問題的認知了。
能夠跟著講述,了解到主將布置下的埋伏、迂回包抄、衝鋒等戰術,就已經可以了。
所以,尚讓確實是輕敵了,這個問題大家都能夠聽明白,輕敵會帶來的影響,如今不少人也能夠想到,就算是想不太明白的,也知道絕不是什麼好事。
可,起義軍這裡還存在什麼大問題?
“行軍的隊伍散亂,軍紀問題吧。”也有在這方麵比較敏銳的人迅速道,“前麵說黃巢在長安那一段,起義軍燒殺搶掠的時候,不就說了起義軍有非常嚴重的軍紀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