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沉默著按了按自己的額頭。
大唐後期這些割據一方的節度使們,他們到底是個什麼水平?!
雖然說確實是擊敗了黃巢,而且是連連獲勝,現在又成功地打進了長安——可是這事兒難道到這裡就結束了嗎?
這件事情分明還沒有結束啊!遠遠沒有結束!
那黃巢,他是一直堅持守在長安,不被打得慘敗絕不離開嗎?
你們,是對這樣堅守長安的黃巢發動了堅決慘烈的攻城戰,通過實打實的進攻,斬殺了大量的黃巢部屬,給黃巢造成了重創,然後逼得黃巢不得不離開長安,狼狽遁逃嗎?
黃巢不是這樣離開的,你們也沒有給黃巢製造出這樣的重創。
這是黃巢自己見勢不妙,自覺不能留在長安,於是主動離開了;你們也是堪稱是兵不血刃地進了長安,沒有打過攻城戰,也沒有和黃巢的全部兵力來一場硬碰硬。
——之前,大唐的軍隊確實是擊敗了黃巢派出來的尚讓和林言,從而獲得了進軍長安的條件。
可是這種勝利又不等於黃巢本部遭受重創,沒有了一戰之力,不得不夾著尾巴逃跑啊!
這種情況,黃巢完全有可能就在長安附近,找一個要塞或者核心地點駐紮下來,隨時關注探查長安城中的動向,摸索大唐軍隊的狀態,揣度大唐軍隊接下來可能會做什麼,而他自己有應該采取什麼樣的行動……
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且,從黃巢的過往經曆來看,他有九成的概率會這麼做。
麵對這種情況,大唐的軍隊在進入長安之後,一來應該第一時間和作為統帥、鎮守後方、謀劃全局的鄭畋通消息,告訴他前線發生了什麼情況,軍隊進入了長安、長安城中是什麼狀況、黃巢是什麼狀況、百姓們是什麼態度……
以此,讓鄭畋能夠儘快做出決定,不論是戰略大局方麵的調整和布局,還是針對長安內政的處理和措施。
是的,長安內政——長安是需要正確有效的治理的!
在原本,長安城中確實還有不少的官員,上至宰相,下到小吏,確實是有著不少的能夠對穩定局麵、治理長安起到作用的人;
可是現在,長安城中可沒什麼這樣的人員了。
小吏們剩下多少不好說,可是宰相和正經的朝堂官員,那可真就是沒有了。
黃巢那一杆子掃的太徹底。
所以,長安城中的情況,需要儘快尋找到合適的人選來進行處理——總不能奪回來就扔在那兒不管了吧。
二來,就是約束士卒,整肅軍隊,不要搞什麼燒殺搶掠的事情,要給大唐長安的百姓們一個良好的形象,獲得百姓們的信任,讓局勢能夠迅速穩定下來。
隻要內部能夠穩定,那麼外部就沒有空子可鑽,就算黃巢不死心,想要見縫插針,那他也得有縫才行啊!
要是長安城中穩定緊密,那黃巢怎麼鑽空子?
同時,在長安內部大體穩定下來後,大軍還應該分出一部分人手,對長安周邊進行一定探查和清掃——就算不能直接乾掉黃巢,不能在沒有上麵的回複的情況下擅自出兵,那也可以把周邊清理清理。
至少,不要讓黃巢的探子太過於接近長安,不要讓黃巢的人有機會混進來。
以上,這些都應該是一個合格的主帥主將、一方長官能夠意識到、並且做到的事情——在李世民看來。
而藩鎮節度使,那就既是一軍的主帥,又是一方長官,藩鎮都已經割據半獨立乃至幾乎全獨立了,節度使不就是完全掌握一方大權的長官和主帥?
既有軍事經驗,又有治理內政的經驗。
可是現在,這幾個節度使帶兵進了長安之後,所交上來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