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北宋朝廷圖什麼?”嬴政確實被宋朝朝廷這種操作給震驚了一下。
雖然戰國以來,其餘六國的各種讓人大呼看不懂的神奇操作也不算少吧,但是北宋朝廷的這種做法也依舊能夠在裡麵排得上號。
遼國內部出了問題,看起來不太行了,處於虛弱階段,於是北宋想要趁機出兵,奪回一直被遼國控製在手中的燕雲十六州,這沒有問題,這種選擇本身其實是一種可以算得上正確的選擇。
敵國虛弱,且內部還有一個新興勢力,眼看著很可能接下來這個新興勢力就會取代敵國,控製原本敵國的領土——那麼,如果想要有所動作,當然不能等到這個新興勢力奪取全部控製權後。
那個時候,燕雲十六州對方怎麼可能願意拱手相讓?
要插手,就得在現在遼金相爭的階段。
當然,這個時候插手的話,其實也有兩種選擇——要麼,支持遼國,要麼,支持金國。
宋朝選擇支持金國,是為了能夠更好地獲得燕雲十六州,這本身無可厚非。
而想要獲得燕雲十六州,宋朝當然必須要出兵。
……不對,怎麼這個事情,還需要金國特彆強調一番?
這難道是什麼需要特彆強調的事情嗎?
誰會不懂得,想要獲得領土,還是在這種原本不屬於自己、自己也沒有顯著高於敵國的力量、同時沒有扶持這個新興勢力的情況下,必須要出兵,用實際行動來獲得收獲?
這還是什麼需要特意強調的事情嗎?
嬴政在對金國這個舉動不太理解的同時,猛然想到了一種可能:該不會,那宋徽宗一群人,還想過自己不出一兵一卒,或者是雖然派兵但是隻是防禦而不參與進攻作戰,最後直接獲得燕雲十六州吧?
這是能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事情嗎?
……雖然如果趙佶做出這種事情,產生這種想法,也不是沒有可能哈。
嬴政對於宋徽宗這種皇帝頗感無言以對。
事實上,他現在依舊還對胡亥厭惡非常,但是他的心態卻比最初知道這些事情的時候平和了不知道多少——在看到後世的王朝中,居然有那麼多“性情各異”的皇帝,著實是讓他大大開了眼界,這些皇帝能夠乾出來的事情,也確實是他此前從未想過的。
和他們相比,胡亥當然依舊算是驚世駭俗的那一批,可是……嬴政覺得,自己可能需要把對大秦日後的皇帝們的期待值下調一些,要把自己原本以為的“皇帝的平均水準”往下拉一拉。
不然的話,自己可能會陷入一種錯誤的評判標準之中。
當然,這段內容中,最讓嬴政感到不可思議的地方是,宋朝居然還要繼續交歲幣!?
還要,繼續,交,歲幣???
遼國以後沒了,所以不用交了;但為什麼要交給金國?
宋朝又不是不出兵——你明明是和金國結盟,共同進攻遼國啊!怎麼,明明出兵出力,但還要給錢???
……宋朝的軍力已經孱弱到了這個地步?
連自己打下來一個即將滅亡的遼國的一部分地區都沒有把握,所以以至於要答應金國繼續給他們交錢?
要不然,怎麼能夠解釋為什麼宋朝要答應繼續給金國交錢這個約定?
反正嬴政隻能想出來這麼一個比較符合邏輯的原因——也有不太符合邏輯的,那就是宋徽宗和他手下的大臣們腦子不正常,當然這同樣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