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個皇位繼承人,到底是朱厚照本人選定的,還是太後選定的,或者,是大臣們選定的?”朱棣其實對這個問題也很好奇。
按理來說,如果大明的那些閣臣們不想要喪失掉自己手中的權力的話,那他們理當不會想要出現一個很有手段的、聰明有能力的皇帝在自己頭上——如此一來,新帝既有名分又有能力,那還有他們這些老臣什麼事情?
萬一皇帝和他們的政見不合呢?萬一皇帝覺得他們的存在妨礙了自己掌握大權了呢?
這樣一來,那還是他們不要選擇這樣一個皇帝比較好。
要是從這個角度思考的話,那朱厚熜就很有可能不是大臣們自己的意願……
當然,這也可能是他朱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說不定,當時大明的朝臣們,雖然大家有自己的小心思,但是依舊還是希望大明能夠越來越好,越來越好的——這就需要一個有能力的、頭腦聰明的皇帝能夠繼承皇位,穩住天下……
哪怕這和大臣們本身的利益有所衝突,不是最符合他們個人利益的選擇,但是為了大明的天下,他們還是願意做出妥協,願意損失掉自己這方麵的利益6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當然是最好!
但如果不是……那就是朱厚熜不是大臣們選定的繼承人,這個繼承人,可能是太後或者朱厚照選擇的。
當然啦,也可能大臣們在自己的私利和大明的未來這兩個方向上拉扯了許久,最終選擇了一個折中的方案——找一個好像比較聰明的藩王作為繼承人,但是這個藩王本身又不是壯年,而是一個年輕的、甚至年歲不大的少年人……
這樣一來,既能夠保證大明的江山和未來,又能夠維護得了朝臣們目前的短期利益,一舉兩得……
畢竟,朱棣看來看去,那朱厚熜的年紀好像也不怎麼大的樣子。
【而就在他抵達京城外的良鄉的時候,他和大臣們發生了第一輪衝突——雖然是兄終弟及,但是大臣們建議朱厚熜把自己直接變成過繼的,尊奉明孝宗為父親,而把生父興獻王稱作是皇叔父。】
【對此,朱厚熜堅決拒絕。】
【隨後,大臣們又建議朱厚熜以皇太子的禮儀繼承皇位,朱厚熜再次拒絕,他表示,遺詔是要我來繼承皇位,而不是讓我繼承皇子之位,或者以皇子身份繼承皇位。】
【對此,當時的內閣官員們也都勸說朱厚熜接受以上這些建議,從東安門進入文華殿,然後再擇日登基,,而朱厚熜繼續堅決拒絕,絕不妥協。】
【就這樣,,雙方僵持住了。】
【最終,還是朱厚熜這邊獲得了這一輪衝突的勝利,他在郊外受箋,從大明門進入皇城,隨即在奉天殿即位。】
【但是關於這一件事情的衝突,遠沒有就此結束。】
【他是正德十六年繼承皇位的,而在第二年,改元嘉靖,而在改元之前,也就是正德十六年的時候,就名大臣們一起商議自己生父興獻王的封號,同時繼續爭執“誰才是自己法理意義上的父親”這個最重要問題,甚至,連生父興獻王的封號問題也變成了一輪爭執的焦點所在。】
【最終,獲勝的依舊是朱厚熜,雖然這一場大禮議持續了數年乃是十數年之久……】
【朱厚熜追尊生父興獻王為興獻帝,祖母憲宗貴妃邵氏為皇太後,母妃慈孝獻皇後為興獻後;又稱孝宗為皇考,慈壽皇太後為聖母,興獻帝後為本生父母;最終,直到嘉靖十七年九月,興獻帝被追尊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朱厚熜還將興獻帝的牌位升袝太廟,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興獻王墓為顯陵。】
【至此,大禮議事件,以朱厚熜的全麵勝利告終。】
【而整個過程,也成為了朱厚熜樹立個人威信的一個方式。而他的立威還算是成功。】
有不少其他時期的官員們看完這一段,頓時搖頭歎息。
——不是為了明朝的皇室搖頭歎息,而是為了當時的大臣們搖頭歎息。
看看,看看,這可是給自己迎來了一尊大佛啊!
當然,誰也不能說這就是壞事兒了,——誰要是這麼說,那豈不就是在說,自己不願意見到明朝迎來一個英明的聰明的有手段多的皇帝嗎?那這個人是什麼意思,心裡麵想著什麼?是不是不願意見到明朝江山存續下去,想要明朝完蛋?
其心可誅!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大家都是官場上的老油條了,對方想著什麼,心裡麵打著什麼算盤,彆人看不明白,難道他們這些其他時期的朝堂官員們也看不明白?
這就是想要在一開始的時候把皇帝的權威限製在一定範圍之內,然後壓製住皇帝的權力,讓自己居於皇帝之上——哪怕隻是暫時的,保證自己的權力不被皇帝“奪走”,讓皇帝乖乖聽話,哪怕隻是一段時間……
要不然的話,那何必為了這一個大禮議之事爭執如此之久??
雖然裡麵確實有一些禮法方麵的需求,比如說,朱佑樘到底是主支大宗,當年也確實是不錯的皇帝,很有些朝臣記得當年的這位主君;也比如說,朱厚熜過來到底繼承的事朱佑樘的皇位,而不是什麼彆的人的皇位,那就要保證朱佑樘身後的香火傳承……
而想要保證這一點,最好的方法,當然是讓朱厚熜在這個嗣皇帝變成朱佑樘的兒子嘛!
當然,如果朱厚熜不改變自己的出身,其實也不是不能繼續進行對朱佑樘的香火祭祀——朱佑樘到底是明朝的皇帝,隻要明朝不完蛋,,誰也不可能不祭祀一個皇帝啊!
但要說保險一些,那確實還是直接改變一下朱厚熜的出身更好一些。
當然,明朝的這些大臣們一直想要讓朱厚熜變成朱佑樘的兒子,目的絕不隻是如此,他們其實也很可能確實是打著借著這件事情的名頭,把朱厚熜這個皇帝的勢頭壓下去的主意……
隻要朱厚熜在這件事情上妥協了,就等同於說是對朝臣們妥協了,對朝臣們——至少是那些什麼閣臣們——低頭認輸了,聽從了他們的安排……
這樣一來,至少,在短時間內,皇帝就要矮了閣臣們一頭,閣臣們就可以比較輕鬆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推行自己想要推行的政令,而不需要顧忌太多問題……
喜歡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