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臉色相當陰沉。
他之前從未想到過,大明在最後竟然陷入了這樣的惡性循環……不,甚至完全可以說是死亡循環。
這樣“征收賦稅→百姓起義→鎮壓百姓→增收賦稅→更多百姓起義→增收更多賦稅……”得到循環怎麼就不是死亡循環了?!這就是死亡循環——把大明不斷推向絕路的死亡循環!
至於說什麼外部的敵人,那什麼東北方向,朱棣反而不如何在意。
倒不是他就不在乎外麵可能的威脅了,而是他有自信,等到故事結束,在接下來的時間中,他這個太宗皇帝完全可以提前把這個威脅解決乾淨了!
這樣一來,等到日後,如果大明真的還需要麵對種種問題,那至少也不再會是故事中的這個東北方向的威脅了。
至於說日後會是哪一種威脅,如果是外敵,會是從哪裡冒出來的……那隻能看日後的大明自己了。
而外敵不可控,那大明自身總還是能夠自己做決斷的吧?
既如此,這樣的死亡循環,其實就是完全不應該陷入的。
亡於農民起義就亡於農民起義,但是為什麼就要冒出來這麼個循環?
這不就是更顯得大明有點“活該”的意味了嗎?
不過,朱棣現在也看明白了這整個過程中的關鍵問題:一個是“能不能搞到錢”,一個是“能不能把錢用到該用的地方去”。
前者,其實就是大明的財政賦稅問題——朝廷能不能收到錢,能不能收到足夠的錢,能不能獲取到讓朝廷正常運轉、交付餉銀、避免軍隊因為沒有軍餉而嘩變兵變?同時,這個“搞到錢”,還不能是將百姓們逼得家破人亡、走投無路的極端方法,必須同時保證百姓們,至少是大部分百姓們,能夠繼續把日子過下去。
不然的話,那這個搞錢,就一定會開啟民變劇本。
後者,就是大明的財政開支、官場監督和風氣的問題——有了錢,能不能把錢用到該用的地方去,能不能讓需要錢的地方獲得錢,能不能讓每一分錢都充分使用?
換言之,能不能避免、或者至少轄製住嚴重的貪汙腐敗,管控好整個走錢的流程,讓這些錢不要在被人層層伸手之後、在抵達原本的目的地的時候十不存一、百不存一、甚至直接不複存在?
如果解決不好這個問題,那麼縱使朝廷在前麵千方百計地收攏錢財,也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再如何收攏,最終需要錢財的地方還是沒錢,軍隊還是沒有軍餉……那有什麼意義?有什麼用處?隻是喂飽了哪些碩鼠而已!
甚至,朝廷得罪乾淨了百姓,又沒能穩住朝廷想要穩住的對象,兩麵不討好。
那最終,最終能是個什麼結果?
百姓憎恨繼而造反,軍隊缺餉轉頭兵變,朝堂上地方官府中軍中中上層……一個個的都在憂國憂民,最終也都是空話虛話。
——哦,對,還有那什麼皇帝!
這個時候在位的這個皇帝……朱棣在自己的腦子裡翻了翻,好像是什麼思宗還是其他的?
總之,這個皇帝,朱棣原本的感觸就有點微妙——好像看起來挺慘的樣子,而且貌似也確實是辛辛苦苦努力半天……但是他又確實是個亡國之君,大明就是在他手上沒了的……
但是現在,這種微妙的感覺被打破了!
辛苦努力,辛苦努力又如何?皇室的開支,都到了這般田地了,皇室的開支竟然還能這麼高昂——錢到底都花到哪兒去了?怎麼花出去的???
是這個皇帝到了這般地步都不能接受一些生活條件享受水平下降,還是說是被皇宮相關人員貪走了?
前者,那完全就值得大罵特罵;後者,那也不是什麼能夠減免罪責的原因。
不過除了皇室開支的問題,之前那兩個關鍵問題,倒是不能全都怪在這最後一個皇帝頭上。
——作為末代皇帝,這種大明多年的積弊,是不可能指望他直接解決乾淨的。
要怪,要怪……朱棣數了數,說不定,最晚從朱厚熜這個沉迷煉丹的皇帝開始,就要擔負起相關責任來。
當然,一定要說的話,那也可以說他這個太宗皇帝在相關方麵做得不夠到位,這也沒問題——但是總不能什麼事情都指望祖宗給全都解決好吧?
大明的情況總是在變化的,且不說他這個太宗皇帝究竟能不能做到儘善儘美,就算當時做到了,可是等到多年之後的大明呢?大明的情況變了,當時他做下的各種應對,就一定還能適用嗎?
總是需要後來的子孫們自己努力的啊!
所以,那個朱厚熜——絕對是個禍害!
李淵抽了抽嘴角,總覺得自己被含沙射影了。
但是他確實對這番話有點興趣:“資本家為了利益能夠賣出吊死自己的絞索……資本家是什麼?”雖然不知道這到底是些什麼人,但是明顯都是群要錢不要命的主兒。
這種類型……莫不是商賈?好似也隻有商賈更加符合這上麵的情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至於說地主……李淵當然能夠理解。
地主的眼前利益和長遠眼光,那確實也不能說就能如何保證——雖然重農抑商,但是李淵對此腦子還是很清楚的,在這種麵對利益要不要賣掉可能威脅自己的東西上麵,地主的選擇未必就會和商人不一樣,眼光也未必就比商人長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雖然李淵不認為自己是這話裡麵的“未能遠謀的肉食者”,但是他也不否認,天底下就是有這樣的肉食者的——比如楊廣,嗯。
至於說理論上地主作為階層更高的人,為什麼能在有些時候和那些商賈們一樣,為了利益不顧長遠……
那或許是因為,在他們眼中,這個眼前的巨大利益和自己的長遠利益,並不衝突呢?
眼前的局大利益,是從朝廷那裡撈錢,是挖朝廷牆角,是搞土地兼並隱田隱戶;長遠利益,是家族能夠長長久久存在下去,是家族能夠一直這麼舒坦下去,是家族的利益能夠越來越多……
這兩者,可能在有些人眼中,是有所衝突的;但是在作出這些決定的地主眼中,那就是不衝突的——雖然土地兼並隱田隱戶會導致農民起義乃至朝廷不穩,但是誰能說朝廷就要因此沒了?
再者,就算是朝廷沒了,也不能等於他們的長期利益就會嚴重受損啊!再換一個朝廷,他們也是過得一樣的日子……
喜歡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